广东122万亩石漠化地区得到治理。(央广网发 广东省林业局供图)
央广网广州6月17日消息(记者郑澍)6月17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了解到,近日,广东省将组织专家对广东省第一个国家石漠化公园——连南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建设规划进行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据透露,今年将投入2000多万元,重点开展公园主入口道路、绿道、科普宣教馆、森林步道、林业科技示范园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标志着广东省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已从植树造林等工程治理向生态治理、综合发展等方向转变。
据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和干旱问题。根据2005年广东省第一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省岩溶地区主要分布在该省西北部,总面积106.45万公顷,主要涉及英德、连州、清新、连南、阳山等6市(地区)21县(市、区)。岩溶区内,石漠化面积81329.8公顷,占岩溶地区土地总面积的7.6%;潜在石漠化面积404751.6公顷,占岩溶地区土地总面积的38.0%;非石漠化土地面积578485.4公顷,占岩溶地区土地总面积的54.4%。岩溶地区是该省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也是该省偏远贫穷山区,按照联合国确定的标准,岩溶地区特别是石漠化严重地区的许多地方已不适宜人类生存。
广东122万亩石漠化地区得到治理。(央广网发 广东省林业局供图)
从2006年开始,广东省开始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乐昌市、乳源县、英德市、阳山县等市县等先后被纳入了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范围,对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2008~2014年,国家累计投入1.5亿元对该省岩溶石漠化地区进行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综合治理。该省自2011年起,也加大对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的省级财政投入力度,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开展省级岩溶地区石漠综合治理工程。在林业综合治理方面,该省还将生态脆弱的荒漠化地区的林地基本上都纳入了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管理,加以严格保护,并给予荒漠化等特殊区域较一般区域更高的补偿标准。2019年,一般区域补偿标准为33元/亩、特殊区域为39.1元/亩;2020年,一般区域补偿标准为35元/亩、特殊区域预计为45元/亩左右,为实施荒漠化地区森林的长期管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有效巩固和提升了荒漠化综合治理成果。
广东122万亩石漠化地区得到治理。(央广网发 广东省林业局供图)
通过连续多年实践,该省逐步摸索出适合的森林植被恢复、经济利用类植被恢复治理、工程治理、生态移民治理、生态经济型治理等五种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石漠化面积81329.8公顷(近122万亩)得到有效治理。目前,全省石漠化地区土地裸露面积逐渐减少,植被更加丰富,水土流失得到遏制,自然灾害逐年减少,生态状况好转。专家介绍,依据石漠化程度、岩石裸露度、土壤条件、土地现状等因素不同,充分利用广东良好的水热条件,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营造林方式,以恢复重建石漠化地区森林植被,为该省首选模式。乐昌市秀水镇林农使用湿地松造林,三年树高达5米,郁闭度达0.5,成为一个典型。而通过开展生态农业、特产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将保护和利用的相统一,成为今后发展重点。连南县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英德市“宝晶宫”、“英西峰林”;连州市“地下河”,封开县“小桂林”“十里画廊”等已发展为广东省展示石漠化治理成效的生态旅游景区。
广东122万亩石漠化地区得到治理。(央广网发 广东省林业局供图)
广东省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荒漠化地区生态脆弱,保水保肥能力差,极易受台风、冰冻、干旱等自然灾害和放牧、养殖、山火等人为因素影响,荒漠化防治形势依旧严峻。二是荒漠化地区土层浅,土壤肥力有限,治理难度大。
专家建议,国家和省财政要进一步加大荒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力度,提高荒漠化治理财政补助标准,加大对荒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的研究及推广,巩固治理区域的治理成效。
广东122万亩石漠化地区得到治理。(央广网发 广东省林业局供图)
高考英语作文出炉 2019年高考最后一门科目英语考试结束。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考场现场获悉,作为最后一年“老高考”,今年北京英语作文仍延续十几年的老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