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从指南针到北斗——开放的中国助力全球互联互通(2)

从指南针到北斗——开放的中国助力全球互联互通(2)
2019-06-13 14:03:00 新华网

以“交流”为主题的第四板块,通过展示张骞出西域、郑和下西洋,以及马可·波罗、利玛窦等人与中国的友好交往等,重点介绍了导航和测绘制图技术在古代中外交流中发挥的作用。

“从指南针到北斗,时代在改变,科技在改变,但各国加强互联互通的愿望没有改变,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努力不会止步。”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王群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说,中国将始终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精神,加强与各国的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球共享的“中国智慧”

从指南针到北斗——开放的中国助力全球互联互通

6月11日,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人们参观“中国古代导航展——从指南针到北斗”展览。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近年来,中国北斗系统以这样的发展理念和目标,立足中国放眼全球,不断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提高技术水平,让越来越多的国家体验到“中国智慧”。

北斗从2012年开始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自主的芯片、板卡和模块已经应用于导航、测绘、精准农业等诸多领域;北斗已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90多个国家提供服务,用户数量达到“亿级以上”水平;去年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加庆告诉记者,中国今年预计将发射6到8颗北斗三号卫星,明年发射2到4颗卫星,从而全面完成北斗三号系统建设,为全球用户提供精度更高的服务。

从指南针到北斗——开放的中国助力全球互联互通

6月11日,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人们参观“中国古代导航展——从指南针到北斗”展览。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据介绍,北斗的部分功能性指标已经在国际卫星导航领域处于领跑地位,并且还拥有自身的“独门绝技”。比如“北斗短报文”这一特色服务,让北斗不仅可以定位,还可以向有关方面发送信息。

利用这一服务,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不仅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还能不依赖其他通信系统独立地向地面中心报告自己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如今,这项服务在全球已有40多万用户,而在大众消费领域,约有两到三亿智能手机已经用上了北斗。

联通世界的中国技术

同为导航系统,中国北斗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几大国际主流系统之间必然存在竞争,但更多的是携手为全球用户提供精度更高、更加可靠的定位导航服务,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对于有些人提出多个导航系统之间形成“导航战争”的说法,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并不认同。迪皮波对新华社记者说,相比只有一套系统,多种系统的兼容共存实际上提高了可靠性,意味着不会出现丢失信号的情况。从技术角度看,这对用户来说是巨大的优势。

从指南针到北斗——开放的中国助力全球互联互通

6月11日,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联合国外空司司长迪皮蓬在“中国古代导航展——从指南针到北斗”开幕式中致辞。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

    2019-05-14 08:22:09 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