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6月8日电(记者宋晓东)在河南省郸城县胡集乡大舒庄村,近2000亩小麦刚刚收割完,就被直接装车运往面粉厂。“我种的是最新品种的优质麦,不仅农科院专家全程指导,还和面粉企业签订了合同,1.38元一斤保底回收,稳赚不赔。”种粮大户贾云飞说。
2015年,在广东东莞做服装生意的贾云飞,经过再三考虑卖掉厂房,回到老家流转土地种粮。从“农民”到“农民工”再到“企业家”,贾云飞整整打拼了18年,突然重新做回“农民”,让不少人有点“傻眼”。但贾云飞说,国家要强大、乡村要振兴,粮食是根基,只要技术不落后,种粮肯定有前途。
再次回到农村,贾云飞最大的感触是,种粮不仅仅是体力活,更是个“脑力活”,粮食生产离不开科技。流转土地前,贾云飞反复研究了最先进的农业技术,还做了多次市场调研,最终定位在优质麦上。通过与农科院和面粉企业的合作,贾云飞的麦地从种到收全程利用现代农业科技,不仅粮食产量更高、品质更好,而且更加绿色环保。最近3年,贾云飞种植的小麦平均亩产在1200斤左右,每斤小麦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0.3元左右,一年收入上百万。
如今,科技已经成为贾云飞这样的“种粮人”的“指路明灯”。每年,这头刚种下粮食,那头贾云飞就开始研究最新的农业科技和粮食新产品,今年贾云飞看中了高科技新品种紫麦,一斤紫麦市场价格近10块钱,是普通小麦价格的几倍。
近年来,中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仅要向土地要粮,还要向科技要粮,这在河南的麦田得到了最生动的映照。小麦育种专家茹振钢说,在小麦产量增长因素中,新品种的贡献率超过30%,绿色有机农作物,价高销路好,精深加工技术越先进,农产品增值就越大,未来粮食生产的出路就在科技,实现“藏粮于技”才能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央视网消息 (新闻联播):今天(5月30日)是第三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协发起科技志愿服务行动,并在京成立中国科技志愿者总队,各全国学会和省级科协也将逐步建立各级、各行业的科技志愿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