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高滩行军会议旧址、刘仁堪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成为推动革命老区脱贫的有效抓手。
发展特色产业让脱贫根基“稳”起来
贫困户要实现稳定脱贫,基础在产业、希望在产业。遂川县高坪镇车下村党支部书记张冬梅在实践中,深深悟出了这点。
依托当地茶叶、油茶、笋干等丰富资源,张冬梅带领村民发展油茶和茶叶,创造“公司+合作社+农场+基地+农户+电商”的模式,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使村民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为了在村民心中种下一颗“标准”的种子,蒋鹏程兄妹花了5年时间将莲花县高洲乡的一片荒地开辟为生态大米的种植基地。
拒绝使用化学农药、除草剂,用中草药预防病虫害,农家肥修复土壤,鸭稻共生,生态互补……兄妹俩不仅用健康品质描绘了一幅特色生态产业图谱,还通过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带动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蒋鹏程说,农村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发展产业存在不好搞、选择难、推进慢等问题,资金、模式、品质、规模、技术、渠道各个环节缺一不可。
莲花县委书记张运来表示,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从特色种养、生态农业到农村电商,产业扶贫百舸争流,唤醒了各地发展自主产业的主动性。
激发内生动力让群众脑袋“富”起来
截至2018年底,遂川县尚有2400多户5100多人未脱贫,莲花县未脱贫900多户2200多人。“这些贫困人口中重大病患者、孤寡老人、重度残疾人、失能者等特困群体比例较高,需要民生兜底保障发挥关键作用。”莲花县民政局局长彭金强坦言。
新华社西宁1月14日电 题:“藜麦老汉”代存忠脱贫记 新华社记者 王金金 隆冬时节,皑皑白雪覆盖着高原。围着炉火,代存忠和妻子烧好一壶茶、打开电视收看节目。“我怎么都想不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