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记者赵清建 张瑜
在蜿蜒的金沙江畔,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的名字叫“感恩连”。
这里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五境乡泽通村。2017年5月,泽通村38户贫困户党员自发组成了“精准扶贫感恩连”,他们结合自己生活变化来宣讲党的恩情,用自己的切身感受来宣传党的政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扶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解决实际困难,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向上向善,感染带领群众“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很快,“感恩连”影响和带动周边村、乡镇甚至临县群众自发组建各种形式的感党恩组织,展现着藏区党员群众最质朴的感情和自觉的担当付出。
他们在堰塞湖洪峰过境时,成立“应急抢险”突击队,洪峰到来之前不顾危险,冲在第一线帮助群众转移财产物资,尽可能地减少群众损失;洪峰过境后,连续奋战在灾区第一线,开展生产自救,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他们组建女子护林队,定期巡山护林,带领群众保护生态,守住绿水青山。
他们通过“唱红歌”、编排小品、舞蹈、快板等文艺节目展现边疆人民勤劳致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正能量。
现在,“感恩连”在迪庆藏区遍地开花,正带领以藏族为主的25个兄弟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战斗在打赢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13日电题:边疆咸水变甘露 牧民喝出幸福感 新华社记者李云平、于嘉 新春时节,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牧民阿日文斤招待客人的物品不仅仅有奶制品、手把肉,还有一杯杯白开水
“人在天上走,鹰在脚下飞”,在云南省德钦县羊拉乡,有一个“马背上的派出所”,民警最长一次出警需要整整2天。羊拉乡,这里是“艰苦”的代名词,也是云南最后一个通公路、通柏油路的地方
中国西藏网讯 在旅游旺季巴金每天都会将自家的新鲜牦牛奶运到县城去卖。“每天可以挣到将近200元,一月下来也能挣个5000元。”问起巴金的收入她笑呵呵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