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也不是三两天的奋发,而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只有持续投入基础研究和教育的优质“火石”,创新引擎才会始终动力澎湃。在华为总部的接待大厅,大屏幕上反复播放着一个宣传片,其核心内容就是基础教育和基础科研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备胎”能在关键时候用得上,是因为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舍得“砸钱”,更舍得下苦功夫培养人才。
板凳要坐十年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业界纷纷为华为叫好的时候,不妨多一些自照和反思,摈弃功利思维,扎扎实实做好技术创新的必修课。当企业抓创新、抓研发蔚然成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就有了无比深厚的底气,任它惊涛骇浪,我自闲庭信步。
新华社日内瓦4月14日电 专访:中国知识产权成功经验值得与“一带一路”国家分享——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 新华社记者刘曲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4月底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