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都江堰:大道无言(2)

都江堰:大道无言(2)
2019-05-19 10:36:00 新华网

研究证明,都江堰最主要的经验,就是工程的所有设计都顺应自然、乘势利导。把岷江一分为二的鱼嘴,前方有一沙洲,河流在沙洲中走成弯道,枯水季节,岷江主流直冲内江,把水自动分成内江6成、外江4成,以保证成都平原用水需要;而当洪水来袭,沙洲被淹没,水流不再受河床弯道的制约,主流直奔外江,分水比例就自动变成内江4成、外江6成,以保证成都平原不受岷江洪水袭击。如此巧妙而又自然地利用了地形地势,达到了“分四六,平潦旱”的目的。

都江堰还十分自然地应用了本地盛产的竹、木、卵石来截流分水、筑堤护岸、抢险堵口,由此总结出四大传统水工技术——竹笼、杩槎、羊圈和干砌卵石。水利史专家谭徐明在她的《都江堰史》中写道:“干砌卵石用作堤防和护岸时还有利于落淤固滩,为河滩各类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较好的环境,使堤防产生较好的生态和景观效果。”

都江堰经久不衰的另一个原因是遵循了“因时制宜”的科学原则。它所有的工程一直处于与岷江河道的演变相协调的动态平衡中,所有的改变都基于岷江水势、河流地形,都遵循无坝引水、自动调水调沙的科学思路。

事实上,都江堰的鱼嘴位置从古至今就在上下左右变动。李冰创建的鱼嘴位于岷江支流白沙河的出口附近,在现在鱼嘴位置的上游1650米处。

都江堰的历史是一个千秋接力、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在历代官方和民间的维修中,都江堰的渠首工程和所有向成都平原延伸、展开的各级渠道都采用无坝引水,它们与天然河道一起在平原内构成了一个扇形的自流灌溉网,完善了自然环境。

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江堰渠首工程得到进一步完善,灌区渠系不断扩建,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特大型水利工程体系,干渠、支渠、斗渠、毛渠,犹如人体血管,遍布成都平原以及川中丘陵地区,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80多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076万亩。此外,都江堰还承担着成都市1600多万人的生活供水以及城市工业用水、环境用水。而其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思想和技术规范,不断得到贯彻、融合、普及。

都江堰的伟大是一种基于理解的伟大。都江堰在静默无言中体现了水利工程与自然环境、科学原则和美学原则的和谐互融,值得后人品读借鉴。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