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5月17日电 龚光荣家庭:给他人希望,让生命长存
新华社记者周闻韬
走进重庆市江津区南华康居小区,一份贴在墙上的8页名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江津区人体捐献者协会个人会员的花名册,名单上的116个人,大多是小区里的居民。从年过八旬的老人到“90后”,大家做出了一个捐献遗体器官的共同承诺。而当初发动他们的人,正是邻居龚光荣和他的老伴李洪玉。
人生的前半程,龚光荣和老伴对“遗体器官捐献”这件事了解并不多。直到2012年,这个词组才第一次进入他们的生活。那是龚光荣从建筑工地退休的前一年,他的人生遭遇了一场巨变——27岁的独子龚莜植被查出患有白血病。
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龚光荣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但收效甚微。去世前一个多月,病床上的儿子突然向父亲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爸爸,我想捐献器官。”
望着病重的儿子,这位朴实的父亲听完有点手足无措。
“爸爸,我想通了。”儿子耐心解释道:“小时候您不是经常教育我要爱国爱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吗?捐献遗体可以救活别人的生命,也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您就支持我吧。”曾当过军人的龚莜植想法很坚定。
龚光荣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听完后,妻子也愣了。但两人最终还是同意帮儿子实现心愿。
2012年9月7日,龚莜植因病去世,按照其生前遗愿进行了器官捐献,帮助两名患者重见光明。
送走儿子后,龚光荣夫妇回到了家里,面对前来关心的亲朋好友,他们发现许多人对人体捐献并不了解,有的人甚至存在误解。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萌生:何不借此机会现身说法,把人体捐献这件事推广起来呢?他们决定,当一名呼吁人体捐献的志愿者,动员更多人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来。
新华社昆明2月3日电(记者刘宇琪)西南首家“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3日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开通,该医院同时也成为国内第4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的医院
兰州青年捐献器官 一个年轻生命戛然而止,但生命却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近日,在兰大二院,19岁的王鹏捐献的器官使得一例肝脏移植、两例肾脏移植手术成功实施,3位晚期器官衰竭病人由此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