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万婴”:“不是称职的女儿和母亲”
工作18年来,杨晓玲护理过的患儿超过3万人。
2013年,一名怀孕27周的蒙古族牧民因胎膜早破而早产,孩子出生后的体重只有800克,出现了重度窒息缺氧,全身发紫,哭声微弱。杨晓玲带领护理团队进行紧急处理,经过50多天的救治和护理,小生命奇迹般活了下来。
几乎同时,一位孕26周出生、体重600克的早产儿也住进新生儿科。最忙时,她寸步不离婴儿,一天里只休息两三个小时。这名婴儿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目前最小早产儿成功抢救的范例,创造了生命奇迹。
精心而艰辛的付出,使许多早产儿、危重新生儿重获新生。一位早产宝宝过1岁生日时,孩子妈妈非得邀请杨晓玲参加不可。她泪流满面地当众感激杨晓玲:“你才是真正给我孩子生命的人。”
18年间,杨晓玲为“别人家的孩子”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爱心,但无暇照顾自己孩子和家人。母亲心脏病住院,她没能抽出时间陪床;女儿患心肌炎,也没能去护理。她内疚地说:“我不是称职的女儿和母亲。”
医德神圣:不管别人看得见、看不见,都要用心服务
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中,三分之二都是“90后”。身为护士长,杨晓玲很大的责任是带好这支青年队伍。
记者采访了解,一位护士在用酒精擦拭患儿皮肤后,没有按照规定“皮肤待干20秒”,就为患儿扎了针。杨晓玲发现后,不仅当面批评她,让她写检讨,还开会进行通报。
“保证患儿的健康,必须有铁一般的纪律。”杨晓玲说。在她看来,护理属于“无陪人制”工作,全凭护士的医德,不管别人看得见、看不见,都要用心服务。
护士侯国芳说:“护士长在工作中不讲情面,私下十分贴心。”一次,杨晓玲在与一名护士交谈时,得知这位护士连续几天夜班,自家婴儿晚上哭闹不停,杨晓玲赶忙给她倒成了白班。
多年来,在杨晓玲的带动下,科里又有了“张一针”“王一针”……新生儿科被自治区直属机关团工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激励,更是鞭策,我要带领团队继续奋斗,做合格的白衣天使。”
在俄罗斯国庆节到来前夕,俄国家勋章颁授仪式于5月23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隆重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向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授予“友谊勋章”。李大使夫人史晓玲应邀出席仪式
新华社伦敦5月22日电 专访:美国挑起的经贸争端本质上是“勒索”——访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艾伦·巴雷尔 新华社记者孙晓玲 近期,美国再度挥舞“关税大棒”升级中美经贸摩擦,并对一些中国企业实施出口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