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智慧养老“叫好不叫座”?专家:有技术精度更要有人文温度(2)

2019-04-28 11:03:0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人口老龄化不是洪水猛兽,不是世界末日,更不是灰犀牛事件。我们国家本世纪之交老龄化,跟全球处于同一时间段,不同的是我们的发展速度,我们的老龄化发展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两倍。应对老龄化,国家有具体的部署。”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说。

  《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等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深度应用。在全国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实现24小时安全自动值守,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改善服务体验。运用互联网和生物识别技术,探索建立老年人补贴远程申报审核机制。加快建设国家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与户籍、医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信息资源对接。加强老年人身份、生物识别等信息安全保护。

  “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养老转型升级带来机遇。智慧养老将突破传统养老在居家照顾、出行、安全保护、健康管理、精神关爱五方面的难点。”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认为,居家照顾用的人力成本最高。智慧养老实现后,一部分居家照顾能通过智慧养老来替代。未来,无人驾驶和智能辅具普及以后,老年人出行便利度和无障碍的程度将大幅度提高。因为独居空巢是未来大趋势,智慧养老特别是VR技术、远程陪伴等,应当可以部分缓解精神关爱的问题。

  “我们很多智慧养老产品考虑精度很多,但考虑温度很少。对于老年人来讲,人文温度很重要,技术不能万能的,不能技术至上,要避免智慧不养老、养老不智慧。”吴玉韶说,智慧养老是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但智慧养老需求不完全是调查出来的,而应当是创新、研发、引领出来的。现在很大的问题是忽略体验,这是一些智慧养老产品失败的主因。“比如很多可穿戴设备的体验并不好,要以个性化服务和产品建立新的体验,形成新的需求,引领新的消费。”他说。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和北京养老行业协会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本着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享行业案例资源和行业数据库,对老龄产业发展、行业政策进行前瞻性、针对性研究,共同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进智库成果转化落地。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