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药品成了非洲疟疾患者的“救命药”。科泰新,是北京华方科泰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青蒿素抗疟药药名,肯尼亚疟疾重灾区奇苏姆省一位母亲也给女儿起了这个名字。公司总经理赵鑫润说,1995年,女孩母亲怀孕时得了疟疾,如用传统奎宁或氯喹治疗,即使母亲能活,胎儿也很容易流产或致畸。母亲忧心如焚,所幸医生给他们用科泰新治疗,母女平安,为记住来自中国的“救命药”,妈妈给她取名“科泰新”。
在非洲岛国科摩罗,疟疾引发的恐惧正成淡去的记忆。14岁曾感染疟疾的那苏说,以前,岛上许多人因疟疾死亡,尤其是5岁以内的孩子,很多家庭经历生离死别,父母们为孩子能否活过5岁忧心忡忡。“正是在中国的帮助下,如今我们不再害怕疟疾。很多科摩罗人对中国感情很深。”那苏动情地说。
非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政策与卫生外交负责人本杰明·朱达尔巴伊说,中国帮助非洲抗疟疾做出了很多努力,传统医药对非洲抗疟疾做出很大贡献。
为了全球疟疾患者,中国一批科研人员历经上千次实验
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但鲜为人知的是,发现青蒿素只是新起点,许多青蒿素类药物的研发同样面临重重困难,通过上千次实验,历经了中国科研人员无数艰辛付出。
“重症疟疾患者往往处于昏迷状态,无法口服药物。而青蒿素不溶于水,难以做成注射剂。”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文学说,为攻克这一难题,20世纪七八十年代,桂林制药厂总工程师刘旭等老一辈科研人员历经1000多次试验,研发出青蒿琥酯。如今,青蒿琥酯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治疗重症疟疾的首选药物。
刘旭已年过八旬。“当年实验费、实验设备都紧缺,但国家需要,非洲、东南亚等地疫情很严重,我们很痛心,就和同胞遭遇大难一样,夜以继日做青蒿素衍生物研究。”刘旭说,当时都快忙疯了,一轮轮试验,失败了再来,绞尽脑汁反复摸索,常常很多天不回家,实验资料堆了半张桌子高。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侠克)“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也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说
新华社莫尔兹比港11月11日电 通讯:蒿草青青 医者仁心——中国专家助巴新百姓抗疟纪实 新华社记者张宁 袁梦晨 杨敬忠 青蒿,叶片青绿,花色淡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