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4月26日电 题:一套安居房 尝到幸福滋味——延安脱贫户李天鹏告别“苦水”记
新华社记者张斌、陈晨
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汩汩而出,李天鹏掬上一捧爽利地洗把脸。搬进新居半年之后,56岁的脱贫户才渐渐回过神,曾经“苦水”般的穷光景,已经被扔在回忆之中。
李天鹏的家乡在延安市安塞区坪桥镇八里湾村。在白于山区这个挂在山顶的村子里,十年九旱,村民所有的贫困记忆都与水有关。靠天吃饭、广种薄收。老天不下雨,一亩地就只能打下三四百斤粮食。
喊渴的不只有庄稼。早年间,全村人吃水都要靠村头的一口井,说是“井”,其实是石头缝里渗出些泉水,形成的一个小水潭。木桶用绳子拴着,颤颤巍巍吊下去,“剐”一点水上来,桶再放下去,一桶水接满就要用上半天。
年轻时,像村里的乡亲们一样,李天鹏每隔几天就要套上架子车、载几个大桶去“剐”水。水太过珍贵,赶上天旱,村民甚至要卷着铺盖守在井边。还不敢睡着,一觉睡过去,水就被别人“剐”走了,一些村民为此还经常动手。
“一桶水半桶泥,拉回来的水要在瓮里沉淀几天才能喝。”李天鹏从小就懂得“一水多用”:洗完脸的要洗碗,最后再喂给牲口喝,洗澡更是奢望。
世纪之交,水终于通到村里,可一到冬天管道上冻,水就上不来。后来村里集资修了水窖,水压又时常不够。干部到八里湾下乡,洗把脸之后,都知道端着脸盆问一句,“这水往哪里倒?”
恶劣的自然条件,让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李天鹏也早早打发儿子去城里学厨。每次儿子回家,临行时,他都忍不住叮嘱,来来回回却总是那一句,“儿啊,在外面好好干,挣了钱,早点离开这个苦地方。”
新华社西宁1月14日电 题:“藜麦老汉”代存忠脱贫记 新华社记者 王金金 隆冬时节,皑皑白雪覆盖着高原。围着炉火,代存忠和妻子烧好一壶茶、打开电视收看节目。“我怎么都想不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