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题:中国核工业从这里走来——来自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蹲点报告
新华社记者高敬、安娜
北京西南郊区,有一个看上去不怎么起眼的小镇——新镇,60多年前因核而建。但在中国核工业领域,这里却是个最有历史感的地方——
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在这里建成;
我国“两弹一艇”不少关键数据在这里采集;
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7位曾在这里创建功勋;
这里派生或援建了十余个核科研和生产单位,被称为“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中国核工业的摇篮”……
这里是中国核工业的起点——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所在地。记者近日走进新镇,感受中国核工业近7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程,认识核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阔应用。
“一堆一器”,开启中国原子能时代
一块三米多长、两米多高的淡蓝色“大块头”静静地立在原子能院工作区的大院里。这个“大块头”就是我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的主磁铁。
一路之隔的花园里,立有钱三强、王淦昌两位核物理学家、原子能院两位前任院长的雕塑。花园的另一侧,是一座式样古朴的大楼——反应堆大楼,这里建有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人们叫它“功勋堆”。
原子能研究离不开大型核设施,没有大型核设施,所有研究都是纸上谈兵。原子能研究需要的基础核设施就是反应堆和加速器。
1955年,党中央作出了创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并决定从苏联引进一座7000千瓦的重水型实验性反应堆和一台直径1.2米的回旋加速器。从1956年破土动工,仅仅两年多,一座新的原子能科学研究基地就在荒滩上“长”起来。
新华社德黑兰3月18日电 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萨利希18日说,伊朗正在扩建布什尔核电站。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援引萨利希的话报道说,伊朗正在建设布什尔核电站二号机组和三号机组,“一切进展顺利”
新华社德黑兰1月13日电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阿里·阿克巴尔·萨利希13日在接受伊朗国家电视台采访时说,伊朗在核技术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已开始准备生产20%丰度的新型核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