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颗北斗对“牧星人”的考验还没有结束,刚刚发射升空,就出现故障——连续17天接收不到下行信号。
面对濒临报废的北斗,以李恒年为首的“牧星人”不抛弃,不放弃。经过60天的紧急抢救,卫星终于恢复正常。
事实上,对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颗卫星而言,大型故障都鲜有发生,但出现“小灾小病”却是家常便饭。
科技人员正在检查维护运控天线。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供图
作为我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在轨航天器管理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航天器长期管理部的科技人员们,不仅要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对在轨的北斗导航卫星进行日常测控管理,还要及时对在复杂太空环境中的北斗卫星进行诊断维修。
正是靠这些“卫星大管家”夜以继日的守护,“北斗”才得以闪耀星空18年。
去年11月,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即将建成之际,这些“卫星大管家”就花费20天的时间,为在轨运行的北斗导航卫星逐个“体检”,为每颗卫星建立健康检査明细表、检查卫星周期重点遥测参数、总结卫星以往异常特点、分析星上常驻故障影响,最终形成健康检查分析报告。
渭南测控站科技人员正在执行圈次跟踪任务。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供图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长管部主任徐冰霖告诉记者,“航天事业高风险、高投入,保护好这些宝贵的国家太空资产,就是我们‘牧星人’的光荣使命。”
4月23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白塔岭小学学生在听专家讲解航天知识。 当日,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航天日主题活动,让学生们学习航天知识、探求宇宙奥秘,迎接4月24日“中国航天日”。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仅2018年,嫦娥四号实现人类航天器第1次月背软着陆,鹊桥号中继卫星进入使命轨道,北斗三号全球组网,风云四号卫星向亚太用户提供服务,高分五号成功发射
新华社西昌4月23日电 题:芳华无悔——西昌航天人放飞百枚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的幕后故事 李国利、王玉磊 4月20日深夜,长征火箭喷着橘红色的火焰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飞向浩瀚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