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重阳登高之作,既是杜甫抒写内心世界的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他留给奉节最珍贵的遗产。作为橘官,杜甫是衣食无忧的,但其忧国忧民情怀从未减退。杜甫深切关注的各种社会弊端,在夔州也无例外。夔州柑橘“三寸如黄金”,朝廷的“霜橙香橘”,正是此地所贡,但“邦人不足重”,因为民众迫于豪吏所侵,苦不堪言。夔州底层民众的生活更加艰辛:“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这就是诗人身边之事,眼中之景。夔州如此,王朝可见!季节的肃杀和时代的衰微在此时此地是如此高度地吻合,富有象征意味,因而诗人的伤感也正是对一个王朝大厦将倾的悲悼。不尽长江,汹涌澎湃,与诗人家国情怀的执着与壮志未酬的悲愤在内心激荡起的波澜何其相似。无力回天的悲凉,在“万里百年”一联的对仗里得到尽情的表达,也给后人无限阐释的空间。多层意绪的递进,复杂心绪的难言,表现的就是一个伟大诗人“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的无尽忧患和哀伤。其博大的情怀,感动着世世代代的读者。
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离开了这座历史名城,并不是因为夔州山太高,水太急,雾太重,而是命运的指引。他将橘园送给朋友,公田转由官府安排他人管理,诗人开始了最后的追寻与求索。
今天,柑橘已是寻常百姓生活中的日常果品,大江南北,随处可见。奉节柑橘,因为诗圣的恩惠,橘农们的长期精心培育,在众多柑橘品种中一枝独秀,成为奉节的名片。杜甫在这里,写夔州,写社会,写人生,他的诗歌,已是中国诗歌的不朽经典;诗圣杜甫,早已成为世界和平理事会推选的世界文化名人。
新华社成都4月19日电 题:林老汉“钉山”记 新华社记者惠小勇、黄毅 像一枚钉子一样,钉在山上种树22年的林春永老汉,俯瞰朵朵盛开的刺梨花,目光爱怜,黝黑的脸庞上积攒多年的愁容一扫而光
新华社南京4月19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获悉,该所太湖生态系统研究站科研人员通过对卫星遥感数据的综合分析和计算,发现随着气候变暖,近些年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的时间显著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