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渊博的读者可能早已听说,古代“巴国”和“荆巫”的分界就在白盐山的棱线上,长居夔州的杜甫最了解这一点,他的诗中一再交替使用楚蜀之名,特别是《夔州歌十绝句》的“蜀江楚峡混殊名”,和《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的“秋耕蜀地湿,山雨近甚匀。……荆巫非苦寒,采撷接青春”,所写的都是同一段江面、同一片菜圃,却忽而称巴称蜀,忽而命楚命巫,便因为此地自古就是巴和楚的交界。认识了这一点,就可以了解李白为什么写“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他知道,巫山最高峰就位于巴国的最东尽头。
却顾失丹壑
李白是发现巫山绝顶之美的第一人,这首诗的主要十句都是写绝顶上的事,并非偶然: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日边攀垂萝,说攀登处已经高近日边;霞外倚穹石,指山顶的结构是悬崖大石;飞步凌绝顶,是快步登上绝顶;极目无纤烟,空气澄彻,光影明净。接着,却顾失丹壑,“失”字有小视之意,“丹壑”指瞿塘峡,借用登泰山小天下的概念,指出自绝顶下视瞿塘,丹壑为之而小。“仰观临青天”三句,表示所在极高,天若可触,星河可到。这些描写都极真实,我曾经亲自登上此间的高崖,在临崖的危石尖端,测得位址为31?1'44.44"北,109?37'12.38"东,海拔1359米,宋人称此地为燕子坡。李白在诗里写的俯身看峡,仰首看天,乃至于望云而怀想苍梧,顺水而欲辨瀛海,在这里都可以一一模拟其身影。
绝顶石崖绝奇绝美,但可以周游之处不大,往返途远,李白要下山了。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新华社成都4月19日电 题:林老汉“钉山”记 新华社记者惠小勇、黄毅 像一枚钉子一样,钉在山上种树22年的林春永老汉,俯瞰朵朵盛开的刺梨花,目光爱怜,黝黑的脸庞上积攒多年的愁容一扫而光
新华社南京4月19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获悉,该所太湖生态系统研究站科研人员通过对卫星遥感数据的综合分析和计算,发现随着气候变暖,近些年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的时间显著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