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18日电 题: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砍文山、填会海、精管理见成效
新华社记者殷耀、刘懿德
为厉行节约,去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推出一系列实际举措,节省出可观费用,文风会风为之一新,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开会时间少了,抓工作时间多了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据计算,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全区大会,与会者每天平均综合成本约七八千元。很多干部形容说:“到呼市开大会,每人每天费用相当于一头牛。”
厉行节约从缩减开会经费开始。去年起,自治区政府领导亲自带头,以常务会做表率,明确规定只安排与议题有直接紧密联系的单位列席。
在最近举行的一次政府常务会上,仅两家与会上研究议题密切相关单位的代表列席。以前,此类会议列席单位多达10家,加上一众陪会人员,费用可观。此次参会者表示:“现在开会省时省钱,务实高效。”
同时,自治区政府严控全区性会议数量,提高电视电话会比例。今年2月,全区工业经济会议以电视电话会形式召开,不到1小时结束。政府办公厅会议处处长卢颖石说:“一场电视电话会成本不足万元,与开现场会相比节约效果明显。”
2018年,在推行制度约束、计划控制、严格审批等一系列务实节俭办会举措下,以自治区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区性会议同比减少28个、同比下降43%,电视电话会占比达68%,会议经费同比下降近6成。
“大家赶路、开会的时间少了,调查研究、落实工作的时间就多了。”兴安盟委书记张恩惠说。
文件数量少了、字数少了
日前,记者在自治区党政办公楼文印室看到,印刷机正印制准备下发的自治区政府文件,50多份文件很快印好。工作人员说,从文号上就能感觉到政府发文明显减少。
“砍文山”与“填会海”同步进行。政府办公厅文电处处长方文说,去年起,政府大力精简文件数量,内容相近、能归并的尽量归并;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一律不发。
以往政府每年要下发400多个文件,120多个委办厅局都要送到,每年印刷文件数千份。方文介绍,去年以来,政府发文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投送”,凡不需落实文件内容的单位一律不送,节约了开支,也提高了流转效率。
同时,自治区政府着力控制文件排版和篇幅。以往每页纸约600字,现在增加到1000多字,省纸效果明显;在篇幅上,原来有的文件动辄五六千字,现在部署某一领域重要工作的控制在3000字以内,部署专项工作或具体任务的在1500字以内。
此外,政府会议材料还实行双面印刷,缩小字号和行距,会序册、材料汇编封面采用普通白纸印刷,最大限度节省开支。据统计,去年以自治区政府、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的文件同比下降24%,印刷费同比下降8.2%。
节约:点滴做起 形成作风
去年以来,自治区为建设节约型机关,开始精打细算过日子。
由于办公用房紧张,自治区一些厅局常年在外租借房屋,租金不菲。政府大力优化办公用房管理制度,各级领导带头削减办公用房面积。通过资源整合,8家在外租借办公用房的单位调剂回办公区,年节约租金600多万元。
同时,还撤除了政府办公楼、会议中心楼租摆的几百盆花卉,节约费用20多万元;对3000平方米高耗能草坪进行改造,补种节水植被,能耗费下降逾40万元。
此外,开会不再提供茶叶、纸巾等服务,每次会议人均节约2.2元。建立智慧电力中心,减少景观灯开启数量、调整照明灯开启方式,去年节电252万度,节省近160万元。
很多地方也跟着行动起来。如阿拉善盟,面积相当于两个浙江省,过去干部到盟里开会是一笔大支出,如今会议得到精简。盟委书记杨博说,精简会议、多开电视电话会,有效压减了公车、差旅费用,减轻了基层负担。
记者了解,去年,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直接节约开支就近1000万元。自治区政府秘书长包振玉表示,已派出督查组到各地明察暗访,对节约办事的好做法给予表扬,对铺张浪费进行曝光,真正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好风气。
1月8日,在内蒙古达里诺尔湖,渔民在捕捞鲜鱼。新华社发(孙国树 摄)原标题:鱼跃人欢冬捕忙达里诺尔湖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近日,达里诺尔湖一派繁忙,渔民通过冬捕保障年节市场的鲜鱼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