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6日电(记者 曹滢)首届中小学教材论坛近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举行。这次论坛的主题是“70年来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之路”,来自全国大中小学的教材研究者、学科教材编写者以及部分省份出版集团的教材中心负责人共300多人参加了论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中小学教材在大部分时间里实行的是全国集中统编制度,经历了四次较大规模、较长时间的统编教材期。为此,中央政府在统编教材的大政方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组织机构、编审队伍、出版发行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取得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从2012年起,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2017年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当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三年内实现全覆盖。同时,2019年将完成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编审工作。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健全国家教材制度,统筹为主、统分结合、分类指导”的指导要求,统编教材进入了新时代。
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认为,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如何帮助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注入红色基因,教材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当前统编教材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郭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央政府几次组织编写全国通用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的历史过程。他说,如果横向上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尤其是纵向上与旧中国历届政府相比较,不难发现执政党和国家政权的控制力、所有制形式和教材编写质量水平,是制约统编教材政策推行成功与否的三大要素。此外,专业的教材机构和队伍、统一的出版和发行制度以及科学的教材研究和实验,也是统编教材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与会专家林崇德、韩震、靳玉乐、徐蓝、石鸥、王本陆等还围绕教材建设的政策和教材编写的管理制度、专业队伍、内容体系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从加强教材建设的规划、管理以及教材中体现的文化自信、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加强基础科研工作等角度,对提高教材建设质量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和可行性方案。
今年初,教育部启动并首批认定1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人民教育出版社是其中的思想政治学科教材重点研究基地。
新华社西宁11月15日电(记者王大千)垃圾分类、去超市拿布袋子、把饮料瓶改造成花盆……西宁市西关街小学四年级四班的兰泽同学常常把在学校学到的绿色生活知识带回家,被奶奶笑称为“低碳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