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4月15日电(记者李华)地处西安国际港务区内的陕西思赢电子科技公司一片繁忙景象:液晶显示器生产线上,数十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装配、检测产品;车间内外,叉车来回穿梭,运输装载即将搭上中欧班列“长安号”被销往中亚的电子产品。
今年1月,这家企业首次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将千余台电脑液晶显示屏销往吉尔吉斯斯坦。对于这样的选择,公司副总经理张一鸣说,“从西安出发,大概12天可以抵达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运输时间比传统陆运节省至少3周。”
2018年选择将企业从深圳迁回西安的张一鸣,正是看到这里内陆港、综合保税区、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叠加功能和政策优势:西安拥有全国唯一具有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并与10个丝路沿线海关实现了通关一体化。自2013年开通以来,中欧班列“长安号”已经开设通往德国、匈牙利、芬兰和中亚国家等11条线路,辐射“一带一路”44个共建国家和地区。
“今年我们将派一个销售团队入驻吉尔吉斯斯坦,把那里作为一个海外分拨基地,逐渐进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满足共建国家的客户需求,惠及多国百姓的日常生活。”张一鸣谈及企业发展规划说。
2018年,我国中欧班列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中国铁路总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开行中欧班列6300列,同比增长72%。中欧班列“长安号”也实现了从最初的每年开行不足100列到现在1000多列的跨越式增长,扭转了开行之初的“满车去、空车回”的局面,进出口货物基本实现平衡。
2018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了1235列,创造了重载率、货运量、实载开行量三个全国第一。据西安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进出口货物也日益丰富,出口货物以机器、电气设备、纺织原料等为主,进口货物包括北欧的三文鱼、哈萨克斯坦的小麦、乌兹别克斯坦的绿豆等都通过“长安号”摆上中国百姓的餐桌。
近日,西安市街边立着的一尊司马迁雕像引发关注,和其他雕像不同,这尊雕像只有肩部以上部位,有网友认为,看到雕像只有一个头部觉得“有些恐怖”,而且司马迁雕像上的左手扶住头,感觉跟头疼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