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一个“村”的创新之路——中关村70年从无名之地变创新之源

2019-04-12 20:10: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题:一个“村”的创新之路——中关村70年从无名之地变创新之源

新华社记者盖博铭

如果只把中关村当作地名,已很难理解它的本质……从70年前的京郊荒野到如今的国家“名片”,一个“村”的敢为人先、风雨兼程,见证了一个奋斗的时代、创新的时代。

2018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2万家,总收入超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企业新申请专利8.6万件,同比增长17%……一系列数据背后是中关村乘势而为、务实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改革开放把中关村推上了历史舞台。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中关村走过的每一步,都承载着国家战略的强劲支持,打上了国家战略的‘符号’。”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说。

中关村经历了技工贸时代、电子大卖场时代、“双创”时代,一台台“386电脑”、一间间电子商品店铺、一杯杯创投咖啡厅里的咖啡,中关村始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航道中“踏浪”前行。

联想、百度、小米,柳传志、李彦宏、雷军……2.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250余万从业人口支撑起了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这里不仅聚集了人才、技术、资本等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建立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而且活跃着500多家产业联盟、协会商会等。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表示,中关村精神体现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产业报国的奉献精神。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