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广西:见证中越农业合作20年(2)

2019-04-11 15:37:01    光明网  参与评论()人

  几经讨论,专家们一一“对症下药”,从头再来:一是重新挑选适合的水稻品种,二是喷药预防稻曲病,三是建设防鼠墙对付老鼠,四是搭建种植大棚,建设排灌系统。

  采取这些措施后,中国的优良水稻品种终于克服“水土不服”,在异国的土壤里长出新芽。

  “那段时间,各种考验接连不断。”吕荣华说。2003年,中国专家在越南进行杂交水稻制种,计划1月份播种父本,2月初播种母本。由于碰上中国春节,专家们便回国休假,改由当地技术人员代为播种。

  但当他们返回越南后发现,已播种的许多种子发黑、发霉甚至坏死了。经了解,原来是技术人员操作不当,催芽时没有翻动种子,导致散热不好,把种子给“烧”坏了。

  为扭转这个局面,他们很快找出对策:重新播种,并用直播方式把母本的生长期缩短,同时把父本的生长期延长。

  按照水稻常规生长周期计算,当时父母本花期已相差10天,错过花期“相遇”就会颗粒无收。很多人都认为,这次制种肯定失败。“若是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只能选择放弃。”越南北江农林大学副校长阮俊叠博士坦言。

  事实证明,这个办法是可行的。通过控水、控肥、使用低浓度赤霉素等保花措施,父母本花期“基本相遇”,制种产量为2175公斤/公顷,达到中国国内制种的中上水平。

  消息很快在越南传开。越南杂交水稻制种观摩团纷纷到基地参观学习,他们纷纷称赞:中国专家真有办法!

  “他们最多待两年就回去了。”中国专家刚到越南时,当地一些人将信将疑,因为此前不少外国专家都是没来多久就打道回府了。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