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 题:脑中一张图、手里一个本——记为北京増彩延绿的“植物摄影师”
新华社记者 陈旭、魏梦佳
迎春、连翘、梅花、山桃、玉兰、丁香、樱花……不仅仅在公园景区,在各街道小巷都能看到各种春花争相绽放,美不胜收,京城披上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过去,北京的冬春季节景观单一,色彩偏少。2015年起,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启动了增彩延绿科技创新工程,形成“三季有彩、四季常绿”的宜居景观,凝聚着几代园林专家的智慧和汗水。
清明节前后正是繁忙之时,连日来,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园林树木研究所所长王茂良一直忙碌于春花品种选育、成熟母株的后代栽培等研究。他已经从事树木选育15年,由于长期在户外工作,皮肤早已被晒成了古铜色。
植物新品种的培育有杂交育种、芽变选种、辐射育种等多种方法,但对于元宝枫等高度10米以上的乔木来说,杂交育种操作不便,选种成为主要的途径。
“园林人脑子里都有一张植物地图,身上都装着一个植物观察本。”王茂良介绍,为了找到适宜本土生长、培育的优良树种,20世纪80年代起,老一辈园林专家们总是骑着自行车在京城寻树,遇上好的树种就像是“中了彩票”。
这种朴素的记录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园林树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永格从业多年,她有7本记录笔记,详细记录着植物的地理位置、株型、颜色、花果期等特点。与家人逛公园时,她也总是端详各种树,再细细记录。在她的笔记本上,关于一棵白蜡树的记录长达12年之久。
“我们这些人都是这样的,哪里看见一棵性状特殊的树,就会赶紧告诉同事,然后几个同事就会过来详细研究,一般每株至少需要连续观测3年至5年。”王永格说。
新华社瓦莱塔1月14日电(记者袁韵)为了给旅居马耳他的华侨华人后代创造良好的中文教育环境,由多方合作筹办的马耳他中文学校13日在马耳他知名景点——位于桑塔露琪亚市的中国古典园林“静园”正式成立
本报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郭舒然)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组委会22日在京宣布,第十二届园博会将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行,12月6日在南宁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