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财神爷”驻村扶贫记(2)

2019-04-08 17:04: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产业扶贫是拔穷根的根本之策”,赵谦常把这句话放在嘴边,工作队也把带领村民打造富民产业当成工作的重中之重。

工作队刚到时,村里没有一个能带动百姓脱贫的项目。赵谦整日围着村子转,整夜想着该搞些什么产业。

种玉米卖不上价,基于这种认识,赵谦推动村民搞种植业调整。村民杨成业带头成立了呼兰河右岸谷物种植加工合作社,一下子流转了全村近400亩耕地种谷子。合作社按照绿色或有机的标准化模式种植,经过精细加工后,林盛村的小米卖到15元一市斤。林盛村从而被黑龙江省和粮农业集团看中,成为该集团的种植基地之一。16户带地入社的贫困户,一下子有了稳定的产业收入。

经过工作队争取,上级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大部分用于对贫困户有拉动作用的富民产业的打造。致富能人刘占民的鑫意豆制品有限公司、付桂宾的十八湾豆腐坊、王海峰的老王农庄畜禽养殖基地和曹立军的呼兰河右岸果蔬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31户贫困户先后被纳入这些产业脱贫平台,每个贫困户都有两个或以上产业帮扶项目带动。2018年,全村产业脱贫平台为林盛村贫困户户均分红4600元。

目前,林盛村与北京一家食品科技研究院正合作建设一个蔬菜加工厂,这个厂年加工能力达3000吨,将为贫困户带来更多的致富希望。赵谦说,扶贫工作队走后,将给村里留下一个又一个扶贫产业,这些扶贫产业就是“能下蛋的母鸡”。

  从说风凉话到登门谢党恩

林盛村的扶贫工作队做村民的贴心人、领路人,他们不仅扶贫,还扶智和志。

春耕来临,脱贫户于福才专程赶到工作队在村里租住的民房里“谢党恩”。“当年我认为,他们隔个十天半月来一趟,看看就完事了,我还当着赵谦的面说他们什么也干不了。”于福才说,“现在看来是我错了,他们是真心想把我们拉出贫困。”于福才登门谢恩的事感动了赵谦,他把这件事写在了自己的扶贫日记里。

工作队的劲头激发了脱贫户王海峰的热情。目前已拥有一家鸡鸭养殖场和一个“农家乐”饭店的王海峰,主动把5户贫困户纳入自己的扶贫产业中。

为了扶智和志,赵谦还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和贫困户家中给村民讲课,“大棚课堂”“农家课堂”不断为村民致富加油助力。

为让村民了解各项政策,增强党的凝聚力,赵谦带领村两委班子在全村8个屯安了38个大喇叭,连村民过生日都能在大喇叭里听到祝福。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