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探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下一代做好保护和传承

2019-04-04 09:03:0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中国青年网西安4月4日电(记者 阎梦圆)2019年,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院40周年,也是兵马俑发现45周年。3月29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举行了建院40周年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作为建院40周年后的第一拨客人,4月1日,参加“清明祭初祖 文脉传华夏”活动的媒体记者一行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聆听院长侯宁彬讲述博物院的故事。

探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下一代做好保护和传承

媒体团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合影。王昊鹏 摄

  “祭祖是中国传统文化”

  “祭祖或者祭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民族传统。”侯宁彬说,原始社会先人就开始祭天祭祖,并在秦的时候形成了一种制度。  “这些年,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我们也发现了祭祀的遗址,但不是祭黄帝或者是祭天的,而是祭祖的。”侯宁彬介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主要祭祀秦始皇,祭祀遗址面积约有十几万平方米,地下存有专门祭祀黄帝的祭祀遗址,“这是我们近年来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新发现。”

探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下一代做好保护和传承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侯宁彬接受记者采访。 赵昊 摄

  考古工作创新: 挖掘、展示与保护的同步

  据了解,1974年兵马俑被发掘之后,博物馆有一个很特别的创新,就是考古发掘、考古的展示和考古的保护同时进行。过去传统意义上的考古工作是发掘之后先做保护,修复之后再做展示。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以后有了一个创新举措,“不能说让游客等上五年、六年或者十年,然后再来参观,所以我们一边给游客展示发掘过程,一边也向游客展示修复过程。”

探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下一代做好保护和传承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一号坑。阎梦圆 摄

  侯宁彬还向记者讲到,过去对兵马俑的修复全靠手工,文物发掘出来先进行洗陶片,然后再拼接,整个过程相对较长。在修复过程中,拼缀有可能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现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把计算机的虚拟修复引入文物修复,将发掘出来的陶片用计算机先扫描,通过一种特殊的算法让计算机先进行虚拟拼对,再用人工去核实,这样就减少了陶片和陶片之间的碰撞,避免了对文物本身的二次伤害,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探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下一代做好保护和传承

工作人员正在对发掘出的兵马俑做处理。王昊鹏 摄

  “计算机的虚拟修复技术引入以后,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过去十六七个人可能一年修5到6件,引入这个技术以后能修复10件到15件。”侯宁彬说,引入互联网创新技术,推进文物工作,也是‘互联网+’中华文明中的文物保护修复项目。

  博物馆的职责: 为下一代做好保护和传承

  “我们这一代人或者下一代人是看不到秦陵的发掘的。”侯宁彬也道出了文物发掘的一大现实,目前国家不主张对陵墓或者大型遗址进行大面积发掘,“发掘本身就是一种破坏。”这些文物在地下已经埋藏了2000多年,已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当中。一旦将其暴露,温度、湿度急剧变化,就会导致文物本体和它周边的环境产生剧烈的变化。

  侯宁彬说,兵马俑身上的彩绘,在发掘出四五分钟之内就会迅速弱化,有的甚至脱落。因此,国家文物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不太主张对地下文物进行大面积的发掘。

探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下一代做好保护和传承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一号坑。王昊鹏 摄

  “博物院最基本的职责是先把它守护好,守护好了才可能传承下去,如果我们守护都没有做到,传承更谈不上。”侯宁彬表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一个遗址类的博物馆,所守护的除了文物,还有收藏的藏品,这就是它的特殊性。“作为博物院,它的责任与担当就是守护传承,创新发展。”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