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3月29日电(记者 孙丽萍、周蕊、程思琪)为了不被家人知道自己从事网络作家的职业,和白领一样拎着电脑挤“早高峰”,却是穿城而过找一个咖啡厅写作;面对孩子学校的表格,在自己的职业一栏里面只能“委屈”写上“自由职业者”。这样的局面在上海有了改变:和传统作家一样,网络作家也有了官方的“认可”,开启了职称评审的通道,有了更高的职业社会认可度。
29日,在上海,第一批10名网络作家“过五关、斩六将”获得了中级职称,而根据上海职称改革下一步的方向,网络文学创作者未来还有望被评为副高乃至正高。
——不就是“写手”,为啥需要“职业化”?
作为一个职业,网络作家还非常“年轻”,但网络文学本身其实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上海是集聚网络写手、文学网站最多的地区,目前上海网络文学占全国原创文学市场的比重达到90%。
统计显示,全国拥有近1400万在网络注册的“网络文学写手”,与文学网站签约的作者达到68万余人,而网络文学作品总量约2000万部,读者逾4亿人。
上海市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马文运介绍,上海从2018年7月开始启动了文学创作系列网络文学专业职称评审的相关工作,其中的一大考量就是帮助突破网络文学创作者的社会评价和专业评价难点,“帮助他们更好获得主流文学界的认可。”
“最初听到网络文学创作者也可以评职称的时候,还是挺意外的,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评判体系其实并不一样,这次的职称评审可能是开启了对于中国网络文学的一个独立评价体系的大门。”知名网络文学作家、首批获得网络文学创作中级职称的蔡骏说。
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刘炜介绍说,网络作家在国内主流的文学奖评选中几乎没有“存在感”,但其实这个行业很需要社会评价和专家评价的体系,而不仅仅是点击率的市场评价标准,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让创作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更好的规划。
2018年9月15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北京市版权局)主办的2018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平行主题论坛——“网络文学版权保护论坛”在京召开。
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组委会和《中国作家》杂志社共同承办的“网络文学VS传统文学六家谈”第二场活动25日在北京十月文学院举行,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