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3月28日电 题:农奴翻身做主人 春风吹进巴吉村——听老支书讲过去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沐铁城、曹凯
73岁的达龙是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巴吉村原村党支部书记,他说:“我的人生概括起来就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
说起农奴制,“那是一个充满压迫、剥削的社会,农奴就像会说话的牲畜一样,只能不停干活,没有别的权利。”达龙说。
达龙小时候全家共有4口人,爸爸、哥哥都给地主当奴隶,妈妈种一些地,达龙自己给地主放养小牛。“地主一天只给爸爸和哥哥一点点糌粑,没给我粮食,对我来说肚子一天都是饿着的。”达龙说。
有一天,受不了压迫的达龙爸爸对地主进行反抗,“地主左一拳右一拳打爸爸,把爸爸两只眼睛打伤了,其中一只完全瞎了。”达龙说。后来1958年发生了地震,达龙妈妈脚受伤了,也不能继续工作了。
就在达龙一家陷入困境之际,一道曙光划过雪域高原——1959年西藏进行了民主改革。
“百万农奴当家做主来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达龙一家分到了15亩左右地、3匹马、五六头牛和七八头羊。说起这段历史,达龙高兴地说:“我们有吃的,有穿的,有住的。全家人一整天都是高高兴兴的,过着幸福的生活。”
后来1975年达龙当兵回来做了村支书,开始考虑带领大家发展经济。
达龙发现耕地光靠牛不行,没有科学化作业粮食产量上不去。于是,达龙带领约30个人做木材生意,把赚得的钱集结起来买了拖拉机。“原来粮食亩产300斤,有了拖拉机耕地以后达到700斤以上。”达龙说。
80年代,粮食产量逐步提高了,村里乡亲逐渐富裕起来,有钱了之后达龙又带领大家买车搞运输。到90年代,村里50多户家庭已经拥有50多辆车。
随着村集体经济渐渐壮大,村里每个人的生活都得到了改善。37岁的包村干部赤练说:“巴吉村去年9月每人分红分了3万元,今年2月又分了1万6千元,总共分了4万6千元。”
现在,达龙家里收入主要靠儿子做运输,儿媳妇做些药材生意,一年收入能有20多万元。
达龙说:“现在我们村下决心搞运输、搞旅游,今后的生活肯定比现在更好,百分之百的好。”
原标题:蔡英文巨幅画像"亮相"日本台官员吹捧:这叫艺术现场图(来源:中时电子报)海外网10月13日电近日,台“驻日代表处”在日本东京举行酒会,场地主席台正中央挂着三片蔡英文的巨幅拼布画像。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25日出生在四川宜宾的一个地主家庭。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