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3月24日电(记者李荣)作为今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的一部分,沪郊金山区的朱泾镇新近启动了一个“乡村戏曲文化周”,不仅名家名曲名乐送到村里,乡村文化也多姿多彩。当地干部说,这是在“送文化”里“种文化”。
这一个“送”与“种”的理念,在金山朱泾已坚持多年。“送文化”,送的是文化的“种子”。而这些“种子”一定要“种”进村民的心里,激发乡村文化土壤的自身活力。目前,金山朱泾11个村相继建立完善了文化阵地,组建文化团队,千宅万户“种文化”。镇村两级共有各类文体团队110多支,文艺骨干4000多名,活跃在广场、社区、乡村的各个角落,全镇呈现“村村有活动,宅宅有歌声”的良好氛围。
在此次启动的乡村戏曲文化周里,来自上海京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沪剧院、江苏省张家港市锡剧中心、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戏曲名家将走进朱泾的乡村、文化广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与当地百姓“零距离”见面,把戏曲文化送进农家。镇上的文化干部说,这是“送来新的文化种子”,这些新种子“种下去”,还会“种”出乡村文化的新果实。
朱泾是上海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里已把乡村文化再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部分,让“四季常青”的文化活动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不断改善和培植文化土壤,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发掘乡村文化的“原生力”,推行以“春送、夏种、秋收、冬晒”为内容的四季行动,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收文化”和“晒文化”,唱响“文化四季歌”,形成具有农村特点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新华社济南2月6日电 题:沂蒙老区话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张志龙 沂蒙革命老区的乡村发展咋样?记者春节期间回到山东省临沂市,发现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已在这里落地实施,一批特色村争当了振兴“排头兵”
2003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倡导和主持下,浙江在全省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15年来,浙江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千万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华社武汉3月4日电(记者李伟)初春还透着寒意,曹道国背着沉甸甸的电工包,行走在鄂西北滔河库区的乡间小路上。身后乡亲们的招呼声像一缕缕清泉在他心头流淌,让他酸疼的腰板挺得更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