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青年之声”心理专家:上网不等于网瘾,玩游戏不等于游戏成瘾

2019-03-22 19:33:0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青年之声”心理专家:上网不等于网瘾,玩游戏不等于游戏成瘾

“青年之声”第十九期心理沙龙现场。中国青年网特约记者 邢燕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2日电 (特约记者 王晨曦) 3月19日,以“学会文明上网 远离网络成瘾”为主题的“青年之声”第十九期心理沙龙在京举行。温州市委党校副教授阮爱清分享的题目是《网瘾预防之“你被‘养套杀’了吗”》,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婴幼儿发展学部秘书长黄绎霖现场传授并带领观众们实操了“一分钟情绪引导法”。

  阮爱清认为,“上网≠网瘾”、“玩在线游戏/手游≠游戏成瘾”。在分享中,阮爱清从日常的新闻事件开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游戏改变大脑的现象,详细阐述了游戏改变大脑的科学研究,从而提醒家长们,对于已经网络或游戏上瘾的孩子,科学的方法不是堵,而是要有策略地疏通,用替换法来循序渐进的引导。

“青年之声”心理专家:上网不等于网瘾,玩游戏不等于游戏成瘾

温州市委党校副教授阮爱清在讲座中。中国青年网特约记者 邢燕 摄

  “网络成瘾其实跟大脑内的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有关,”阮爱清为大家分析了一个人是怎样从 “零接触者”一步步迈向网络成瘾的七步,“第一步是有得看,但可能还没能力主动要看,比如婴幼儿;第2步,用网络阶段,纯粹上网,玩微信和qq,没有玩游戏;第3步,接触游戏阶段,虽玩但还能该停就停,正常使用,不影响生活;第4步,踏入使用过量,偷偷玩,喊停不开心,一玩就是3-4小时;第5步,网络沉迷,功课开始退步,一管就起冲突;第6步,网络成瘾,日出而息,日落而做;第7步,欲罢不能成魔阶段,大脑结构极致,全部失控,造成伤人或伤己的悲剧。”她表示,“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强烈渴望上网的倾向与行为,明知自己成瘾于网络的情况已带来身体、心理及正常生活的危害,还是一再沉溺其中,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正常功能,并且,上网时间愈来愈多,无法上网时就会有不安、激动甚至情绪失控。对于网络成瘾者应该尽早进行干预与治疗。”

  阮爱清还带大家一起来探讨网络科技(游戏)有哪些增智的作用?如何享受游戏的增智益处?阮爱清建议,“上网几个小时,搭配一定比例的运动时间,注意均衡的饮食、规律的睡眠。”

  在沙龙的第二个环节,黄绎霖传授了“一分钟情绪引导法”。在传授一分钟批评法之前,黄绎霖分析了最常见的生活现象中的“情绪”和五花八门的“批人”模式,引导观众借一双慧眼分清情绪与情绪化。

  之后,黄绎霖用个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一分钟批评法:“15秒说批评的话、20秒分享感受、10秒钟情绪停顿保持沉默、15秒抱着说‘爱’”。介绍完,她还带着现场20多名观众分成4个小组进行了体验和实践。

“青年之声”心理专家:上网不等于网瘾,玩游戏不等于游戏成瘾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婴幼儿发展学部秘书长黄绎霖传授“一分钟情绪引导法”。中国青年网特约记者 邢燕 摄

  《心理沙龙》是“青年之声”心理服务联盟推出的线上线下融合栏目,旨在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活动形式分为在线访谈和线下沙龙两种形式。线上,青年可以与专家互动交流,诉说心理困惑;线下,专家可以与青年面对面现场沟通,帮助排解心忧。第十九期“青年之声”心理沙龙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共同指导,“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青年之声”心理服务联盟共同举办,中国青年网、中青视讯·手机电视协办。

“青年之声”心理专家:上网不等于网瘾,玩游戏不等于游戏成瘾

第十九期‘青年之声’心理沙龙合影。特约记者 邢燕 摄

  “青年之声”是共青团面向青年的互动社交平台,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年网承办。线下,组建了团中央“青年之声”20个服务体系,已开展活动440多场,覆盖2270余万人次。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