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新华社记者董峻
春天是最清新的季节,到处孕育着希望。她的底色,是一抹抹、一层层由浅入深的绿——那是树木在生长,在用生命之色浸染大地。
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确立的植树节,而3月21日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森林日。这是一个旨在唤起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加重视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节日。
人类从森林中走出那一刻起,与森林之缘就在文明的传承中绵延不断。如果说大地是人类的母亲,森林就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农田需要森林防风固土,建筑和家具需要森林供给原料,饮用和灌溉的水源需要森林涵养,甚至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也都需要包括森林在内的植物系统提供氧气。
在中华文明里,人们很早就从森林与人的关系中感悟到人生哲理和对世界的认知。甲骨文即以一木为木、二木为林、三木为森、五木为森林,意为树木的集合。孟子言“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强调按照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爱护森林,取之有时才能用之有度。
今年国际森林日的主题是:森林与教育。常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树和教育的密切关系可见一斑。不过,10年就能长成的树种其实不多,北方过去常种的速生杨算是代表之一,大部分树木都需要几十年岁月滋养才能成材成林。这就意味着造林绿化像教育一样是个久久为功的事。
种树,中国人以蹄疾而步稳的精神做这件事已经几十年——70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的8.6%增加到21.66%,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同时,成为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久前的卫星数据显示,中国的植被增加量占过去17年全球植被总增量的25%以上,位居全球首位。
几十年来,一代代人们接续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和国土绿化建设力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森林更多更壮实,草原更绿更茂盛,沙区扩张的步子也得到了遏制。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与每一个人的贡献分不开。植树造林是一项义务劳动,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种花种草、见缝插绿是习惯,植纪念树、造纪念林是风尚,认种认养树木、捐资捐物种树兴起,志愿服务、网络参与日渐流行。通过植绿护绿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洁,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以来,累计15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705亿株,人们心中的绿色种子已经茁壮成长。
走!春天里,迈出家门,我们种树去!
央广网西双版纳3月20日消息(记者李健飞 通讯员洪光华 茹龙俊 王刘金)3月19日13时30分,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龙镇勐宋村委会阿克村小组发生森林火灾,火场植被以阔叶林为主,地面枯枝落叶层较厚
科西嘉岛森林火灾 2月25日电2月23日至24日,法国科西嘉岛发生严重火灾,大火吞噬超过1500公顷的森林,巴拉涅(Balagne)灾情尤为紧急,当地正在加紧灭火和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