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基层减负,严控“一票否决”(2)

2019-03-19 20:05: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此外,还有不少变形的“一票否决”考核压在基层干部身上。安徽一乡镇党委书记告诉记者,去年一年,他至少签了20份责任状,“多到自己都记不清”,不少责任状都明确表明与升迁、评奖评优等挂钩,实际上是“一票否决”的延伸。还有干部介绍,类似的还有全员目标责任书、军令状、保证书等。

还有一些地方规定,“一票否决”不得直接出现,应根据领导批示、大会发言圈定当年考核事项。但一些受访干部告诉记者,“完不成全员扣奖金”“不达标全部下岗”等,是一些地方领导大会小会的口头禅。

  “一票否决”被滥用易造成形式主义

“一票否决”为何在基层被滥用?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一票否决”的考核设置,罔顾工作实际,多年一成不变。一位基层计生干部表示,在放开单独二孩的今天,“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在很多地方依旧沿用老的考核体系。如在育龄妇女自愿上环、结扎等新规定下,仍将上环率、结扎率作为考核项,引起群众不满。

还有地方无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一刀切”地设置“一票否决”项目。记者采访发现,有偏远山区贫困县出台招商引资“一票否决”,要求全员外出拉项目。当地一干部说:“这不是丢了脱贫攻坚的主业吗?”

“一票否决”的滥用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不少形式主义。一名村干部告诉记者,为了迎接村容村貌的年终考核,他们连夜上街“地毯式”捡垃圾,一些地方在接受评估检查时甚至弄虚作假、蒙混过关。

  以更科学考核真正为基层干部减负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一票否决”滥用的原因,是上级部门不愿动脑筋思考更符合实际的考核方式,推卸责任,转移压力风险。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副教授欧阳爱辉说,“一票否决”层层加码的根源,在于一些地方依法行政思想未能真正全面贯彻,科学的基层政绩评价体系和指标没能有效构建,加上个别部门存在急功近利追求政绩的心态。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