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念好“山字经” 吃好“生态饭”——重庆武隆乡村振兴观察

2019-03-19 17:34: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重庆3月19日电 题:念好“山字经” 吃好“生态饭”——重庆武隆乡村振兴观察

新华社记者李勇、张桂林、周凯

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武隆区,山高沟深、地少土瘠。近几年,武隆围绕高山生态持之以恒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打造大景区联动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回引人才,吸聚资本下乡,全区四分之一人口吃上旅游饭,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生态景区长出绿色产业链

海拔约1200米的仙女山镇杨叉岭,三月天乍暖还寒,但村民王成华的草莓园已进入采摘季。年产草莓5万多斤的“草莓王”从不担心销路,“一方面我的草莓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更主要的是有大量游客上门采摘。”王成华说。

王成华所在的武隆仙女山生态宜人,不仅拥有“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5A级景区,还凭借高山气候,成为重庆的“避暑后花园”。

“10多年来,我们一直围绕生态抓产业。”仙女山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周大平说,从2007年开始打造,仙女山已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夏季高峰时,游客和避暑住户近23万人,是武隆城区人口的两倍。

大量游客带来巨大消费红利,武隆区顺势将生态旅游与农业、文化、商业深度融合。依托景区挖掘传统文化,以“川江号子”为主题的印象武隆实景演出上演2000多场,数百名演职人员中多数是当地村民,同时带动周边几十家农家乐。

在仙女山镇大水井桃园,村民曹世兰正忙着给桃树修枝整形。“我的脆桃7月份上市,正赶上游客高峰期,今年估计能卖80万元。”

得益于旅游开发,仙女山镇400余户征地安置农户从事农家乐、采摘园、运输等业务,户均收入16万多元。“10年前我还在山上种地,收入不过两三千元。后来办起小旅馆,如今又种脆桃,开上了小车,真是今非昔比。” 曹世兰说。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