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石油人逐梦滩海奏响“冰与火之歌”(2)

2019-03-14 17:34: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除了打井越来越多,这些年白殿刚还有一个突出感受,就是打井越来越快了。他说:“原来打一口3200米的井,少说也得30多天,现如今只用20来天。”

打井效率提升是油田科技创新结出的硕果。地下井眼轨迹控制及测量技术、油管输送射孔与电潜泵联作技术……这些技术成为大港油田“老树发新枝”的关键驱动力。

岛上除了高耸的采油井架,为数不多的建筑就是指挥中心了。这里是整个人工岛的“大脑”。

走进指挥中心二楼监控室,陈敏端坐在电脑前,仔细观看着显示屏上的参数变化。“这里连接着全岛164个摄像头,各处影像一览无余。”陈敏说,采油终端设备的细微变化会反映在电脑上,从而帮助工作人员做到提前预知及防范风险。

即使智能操作如此便捷,但陈敏和同事们仍旧要不时走出指挥中心,迎着海风现场巡检,做到尽可能万无一失。

如今,大港油田的陆上油井,单井保持每天2到3吨的产量就算不错。可在人工岛上,单井日产量在40吨以上的不在少数。因此,滩海潜力挖掘被油田寄予厚望,技术革新的脚步也从未停滞。

不久前,大港油田描绘出了原油年产量到2022年达到500万吨,并保持较长时期稳产的宏伟蓝图。

“滩海地区油气储量丰富,产量提升潜力依然很大。”在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张家良看来,技术追着困难跑,越是困难当前,创新越要迎难而上,这正是一代代石油人百折不挠的精神本色。

潮平两岸阔。站在岛中央举目四望,开阔的渤海海面令人心旷神怡。尽管浮冰尚未消融,海上寒风呼啸,但石油人采油热情似火,与寒风一道合奏成一曲奋进新时代的“冰与火之歌”。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