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口2月28日电 题:“胶情”深 持续跟——全国政协委员羊风极的“胶”虑
新华社记者刘邓
从海口驱车进入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境内,道路两旁除了赏心悦目的木棉花和三角梅,全是望不到尽头的橡胶林。
曾经,这里是全国政协委员羊风极带领村民将荒山变绿、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一株株橡胶树上挂的胶碗成为当地群众的金饭碗。如今,橡胶价格持续低迷,一碗橡胶水卖不过一瓶矿泉水,村民大面积放弃割胶、外出务工,成了羊风极的“心病”。
第一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羊风极是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副镇长兼田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名土生土长的基层黎族干部。羊风极所在的田表村是个黎族村落,1200多人却只有500多亩水田,当时村中主要经济作物是甘蔗,人均收入不到500元。1998年羊风极当上村支书后,把脱贫的思路放在了利用3000多亩山地上,号召村民上山种橡胶树。20多年来,橡胶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的当家产业,多数村民住上了二层小洋楼,成为远近闻名的富美乡村。
如今,举目四望大片大片的橡胶树上不见胶碗,台风打折的胶树不再有胶农管护,橡胶基地面积不断缩减。
羊风极急。他平常留意村民聊天中吐槽的内容,用心记录,用心思考,走村入户与村民交流,征求意见。“橡胶价格太低了,一个人一个月割胶才1500块钱,儿子儿媳妇只能出去打工。”留守村中照顾孙女的田表村阜才南小组村民曾春梅无奈地说。
“将天然橡胶保护纳入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对纳入合作社的胶农实施橡胶专用肥扶持,可‘以奖代补’‘以量计补’,最大程度鼓励胶农割胶,确保开割橡胶产量年增3%-5%以上”“实施橡胶保险项目,推广新型割胶技术,做好橡胶林下经济”……根据从村民那里收集来的意见,羊风极在一本略显老旧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对这个难题的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