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助贫困生上学 让捐助人放心——“倔强”老人文非的25年募捐路

2019-02-26 14:07: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长沙2月26日电 题:助贫困生上学 让捐助人放心——“倔强”老人文非的25年募捐路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陈梦婕 高文成

文绍杰永远记得父亲文非出殡的那天,雨雪交加、寒冷刺骨。看着满院子自发来给父亲送行的人,文绍杰感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此刻,他才完全理解了父亲的“倔强”:25年如一日地募集资金,资助贫困学生。

如今,接受资助的431名贫困学生中,已有216人大学毕业,不少人正在资助他人。爱心人士姚兰华和她的团队还成立了文非基金会,接续着老人的事业。斯人已逝,精神长存,这份大爱仍在延续。

从25元到220万元:文非坚持“化缘”25年

1990年,文非从学校退休了。本该享福的年纪,文非却有着重重心事:白云镇有太多孩子读不起书。

白云镇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地处武陵山片区。20世纪90年代初,石门县经济不发达,失学儿童多。文非的同事周翔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一个班入学时有60多人,最终毕业的只有30几人。

没钱怎么办?找人捐。1993年,文非动员20多名教师成立了石门县白云乡扶贫助学基金会,由他担任会长一职。就这样,文非的“化缘”之路开始了。

“周围的人笑话他,当教书的没出名,结果退休当‘叫花子’出了名。”周翔回忆:“一开始,募捐之路困难重重。”

“我可以不吃饭不喝水,但这钱是救学生的,你多少给点才能打发我走!”文非找到几个老同事“耍赖”要钱,最终募得第一笔助学款——25元。

他奔波了3天,收获25元。虽然不多,但总算没有空手而归,这让文非更加坚定了信念,“一定能弄到钱,一定要救孩子。”

为了得到捐款人的信任,基金会接受的每笔捐款都会开两份票据,一份给基金会,一份给领款学生或家长,并签上学生、家长和班主任三个人的名字,以确保款项不被挪用。慢慢地,村里人开始10元、20元地捐,几年后已累计数万元捐款,募捐的范围也从白云乡逐步扩大。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