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2月22日电 题:河南千场乡村春晚:十万“民星”亮相 千万农民受益
新华社记者桂娟、李文哲
“第一次上这么大的舞台,化了妆脸有些绷,总觉得自己表情不自然。”赶上村里办春晚,从东北回家过年的河南鲁山县楼子河村村民周彬客串了一把主唱。他告诉记者,上台前,真有点紧张,也很兴奋。
厨师之乡上演“锅碗瓢盆交响曲”,将军故里飘出“琴声到永远”,贫困村唱响“脱贫攻坚奔小康”……今年春节期间,多种主题乡村春晚在河南上千个村庄精彩绽放,十万“民星”亮相舞台,千万农民群众过了一个特别的新年。
接地气:各路“民星”登上大舞台
“锅碗瓢盆不光能用来洗菜做饭,还能当乐器演奏乐曲,做饭也是一种乐趣。”连日来,长垣县米屯村“锅碗瓢盆交响曲”乡村春晚上,情景剧《锅碗瓢盆进行曲》,成为厨乡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
据不完全统计,千场乡村春晚中,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歌舞、杂技、诗朗诵等节目就达到830多个。从“被动欣赏接受”到“自主创办演出”,老百姓用多种形式展现自己的生活。
《汝瓷工艺——手拉坯》现场表演,《龙须面、雕刻、烹饪》厨艺展示,《四平调、二夹弦、坠子、大平调》戏曲联唱……非遗“民星”的各种表演引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博得阵阵叫好。
“带有浓厚中原特色的节目‘土生土长’,来自生活、贴近生活,不仅吸引了本村的群众参与其中,我们还进行了网络直播,为村庄创造鲜活的集体记忆。”长垣县文化馆馆长邓新说,这些记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聚人气:过一个有意义的年
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瓦屋镇楼子河村,当102岁高寿的村民李文盘,携一大家子50多人登上乡村春晚舞台时,五世同堂、和睦幸福的场面让台下的群众为之动容。
两年前,楼子河村被列入河南省文化扶贫扶志首批挂牌的“乡村音乐厅”示范村。如今,村子里有了草根舞蹈团、戏曲团、器乐团等群众团体,乡村春晚更是吸引六七千人现场围观。
在楼子河村村支书周营贤看来,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文化活动让传统美德入脑入心,比单纯开群众大会效果好多了。”周营贤说。
“百善孝为先,听完李文盘老太太一家的故事,真的很感动。”楼子河村村民石丰功说,以前过年就是吃吃喝喝、打打牌,文化活动让这个年过得特别有意义。
同样觉得有意义的还有确山县的村民们。“琴声到永远”乡村春晚上,多种艺术形式同台展现,弘扬优秀革命传统,致敬确山籍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借助网络直播,20多万各地群众纷纷在网页上点赞、留言。
“东北抗日的岁月里,杨靖宇将军随身携带一把口琴,用吹奏出来的口琴声驱散严寒,激发战友们的革命斗志。”确山县三里河街道办事处后楼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年忠说,“这把口琴我们要永远吹下去。”
扬正气:引领文明乡风新气象
近年来,乡村传统年俗文化逐渐式微,适合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活动相对不足。
“乡村春晚,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先进乡村文化,把一些人从牌桌、酒桌上拉到乡村振兴中来,提高广大农民同心协力奔小康的内在动力和决心。”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宋丽萍说。
小品《天价彩礼》、坠子书《扫黑除恶暴风猛》……村晚节目从身边的人与事入手,挖典型、讲故事、树正气。兰考县“梦里张庄桐花香”乡村春晚上,村民们还把“实现乡村红色旅游,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编进节目,鼓起就业创业风帆。
据介绍,自今年1月“春满中原 老家河南——河南省首届百家乡村春晚大联欢活动”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全省1100多个乡村因地制宜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春晚大联欢,13.2万农民群众登台演出。
新华社兰州2月22日电(记者刘能静、王博)走进位于甘肃省兰州新区的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纺纱厂,一阵潮热的空气扑面而来。二月的西北依旧春寒料峭,但纺纱厂内的环境却让人仿佛置身湿热高温的热带
检察日报北京2月21日电(全媒体记者姜洪)最高人民检察院2月21日举行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座谈会,征求对《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主持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