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2月19日电 题:欢度元宵:不忘初心 踏歌而行
新华社记者
“自古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儿你须知这光阴可贵,从今后少贪玩谨记在心。”在山西原平市范亭文体广场,当地的晋剧团正在演出经典剧目《三娘教子》,台下数千名观众发出阵阵喝彩声。
相似的场景正在全国各地上演。在元宵节来临之际,山东、山西、湖北、贵州等地举办各种庆祝活动,让广大群众切切实实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传统佳节。
山东省荣成市文化馆正月十四上午举办了“五彩非遗闹元宵”系列文化活动,包括猜灯谜、画灯笼、闯龙关等传统民俗游戏以及剪纸、面塑、面花、糖画、武术、草编、太极、豆面灯等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展演。
正月十四下午六点,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很多市民早早等候在恩施大剧院门前,他们手持《百姓元宵喜乐会》演出门票,自觉排队等候入场。演出开始前十分钟,能容纳1200位观众的恩施大剧院已经满座,大门外仍有不少市民希望能进场观看。湖北省民族歌舞团打造的本场演出包括声乐、舞蹈、戏曲、小品等多种艺术类型的作品,让现场氛围非常活跃。
做元宵、猜灯谜、踢毽子、体验舞龙舞狮、吟诵经典美文……在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的孔学堂,“传诵猜谜舞狮龙·金猪纳福闹元宵”活动正月十五上午在“威风锣鼓”和“舞龙舞狮”表演中热闹开场。进入现场的市民先在大门前击鼓迎新、领取祈福牌,然后迅速将“游园区”“灯谜区”“经典传诵”“民俗演出”四大活动区域占据,几乎每个项目前都排起了长队。
佳节活动“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各种庆祝活动的共同主题。诙谐、幽默、接地气的多种表演形式给观众提供了精神大餐,体现着群众对惩恶扬善、礼仪孝道、美好生活的向往。
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晋剧又称山西梆子,旋律婉转、曲调亲切、道白清晰,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元宵节文化活动的“必点节目”。“戏曲艺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像《三娘教子》这样的剧目,讲述了母亲为抚养孩子读书,省吃俭用,苦尽甘来的故事,不仅很有教育意义,还弘扬了传统文化和正能量。”原平市晋剧团团长冯世春说。
湖北恩施百姓元宵喜乐会总策划、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宣传策划员张世涛说,文艺院团要关心身边大事,本次元宵喜乐会就有反映脱贫攻坚的作品《扶贫趣事》,也有根据留守老人现象演绎的作品《父亲的欠条》,“就是要通过文化活动和文艺节目去关注我们身边的现象,传导正能量。”
恩施观众邓爱红看《父亲的欠条》时忍不住流了眼泪:“百善孝为先,对父母的孝顺不仅仅是让其衣食无忧,更多的是多陪伴和帮他们达成心愿。”
“如此良辰佳节怎么能少得了非遗项目?”荣成市文化馆馆长徐伟说。“五彩非遗闹元宵”系列文化活动中,十多个非遗项目传承人携作品亮相,有栩栩如生的剪纸,有生动甜蜜的糖画,有活灵活现的豆面灯,有眼花缭乱的草编、面塑、面花,还有陈氏太极和沙式武术现场表演……
“过节就应该有这样的氛围。”与孩子一起在荣成文化馆参加活动的家长邱海丽说,“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非常有意义。”
孔学堂活动现场,悬挂的1000盏花灯吸引了每位参与者的目光。每一盏花灯下都是一个灯谜,1000条灯谜中有一半是由贵阳市民间团体灯谜协会原创的,在网上几乎搜不到答案。
灯谜协会会长肖隽烈说:“灯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项目,这个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也是一种传承方式。”
在诸多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有着独特的魅力。千百年来传承至今,这一天的华夏大地“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尽赏人间灯火,体味生生不息,横亘其间的,是悠久绵长的文化自信。
“自信的文化新城熠熠生辉/仰望星空/我的梦和原平的春天一起放飞”,原平市诗歌学会李丽英创作的《放飞,原平的春天》赢得了一致好评。原平市文联在元宵节前夕举办了“风雅原平·时代华章”2019年新春诗会,吸引了当地一百多名诗词爱好者参与。
“用诗意的方式体现原平精神,体现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我们都要不忘初心、踏歌而行。”原平市文联副主席韩玉光说。(执笔记者闫祥岭;参与记者:王皓、谭元斌、肖艳)
原标题:欢度元宵:不忘初心 踏歌而行央视网消息: 明天(19日)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元宵节前夕,全国各地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做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纷纷举行,喜迎元宵佳节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今年的元宵佳节,恰逢年度“最大最圆月”。一轮“超级元宵月”当空,家人欢聚一起,吃香糯的汤圆、看璀璨的灯会、猜有趣的灯谜,月圆人圆的喜悦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