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2016年从北坡登顶珠峰的户外撰稿人刘政佐证了顿珠的观察:“珠峰存在垃圾,但远没有网络上传得那么夸张。”他向记者描述,海拔6500米到顶峰之间的雪面上是完全看不到垃圾的。只有在一些高海拔营地中,会看到被体力不够的登山者遗留下的氧气瓶等登山用具。
更严格环保措施将出台 平衡多方需求
而这些垃圾也正在被逐步清理。
2018年春季登山季期间,西藏登山管理部门在珠峰大本营及以上区域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垃圾清理,收集生活垃圾、登山垃圾、排泄物等共8吨。
今年,清扫活动还会继续。同时,西藏将把参与登山活动的总人数控制在300人左右,并首次对海拔8000米以上的登山者尸体进行集中处理。《珠峰登山垃圾管理办法》也将酝酿出台。
此外,定日县政府和珠峰保护区管理局也将进一步规范海拔5200米以下游客可到达区域的环保措施。
目前,保护区内有85名野生动物保护员,设有1000个生态岗位,均由当地农牧民在业余时间承担巡护、垃圾清扫等工作;旅游垃圾需实行日清理、日登记。未来,保护区拟参照羌塘自然保护区,建立若干专职管护队伍。定日县还计划试运行电动环保车,减少自驾车辆带来的环境污染。
“这些措施是为了更好地平衡环境保护、群众脱贫、登山运动和国民教育等不同需求。”定日县县长王珅表示。
目前,围绕旅游和登山活动形成的产业已成珠峰所在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还有许多当地青少年进入西藏登山学校并成长为登山向导。而珠峰地区作为独特的高原、高山生态系统和全球登山运动开展的核心区域之一,也担负着推进户外运动发展与开展自然教育的职能。
每年5月份的登山季节,都有大约1200人向珠穆朗玛峰峰顶发起疯狂的挑战。他们踏上险峻而且拥挤的路线前往世界最高峰,而大多数人无法完成这一冒险,甚至有一些人会因此丧命。
>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记者6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研究制定的《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高等学校基础研究水平大幅跃升、建成若干具有国际“领跑者”地位的学术高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