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大峡谷里的“背篓医生”(3)

2019-02-13 14:0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从早上8点半出发,一直到下午1点半,记者和医疗队一起终于到达碧汪村。

  一份份牵挂,传递最温暖的大爱

碧汪村隶属秋那桶村委会,村子坐落在一个大斜坡上。村民们的木板屋,见缝插针地散落在巴掌大的平地上。

简单吃过午饭,管延萍与同事在村里的空地上摆好3张桌子,分别进行家庭医生签约、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管延萍守在中间桌子旁,负责体检,秋那桶村村医李振林坐在旁边,充当翻译。李振林当了13年村医,懂怒语、汉语、傈僳语、独龙语和藏语。

村民们闻讯赶来,越聚越多,他们好奇地看看心电图机、瞧瞧体重秤……这和过去相比,已经有较大改观:以前下乡开展体检,不少村民害怕查出什么毛病,基本上没人来。

管延萍进村还有一个任务:改变当地过量饮酒的习俗。为了驱寒祛湿,当地人养成了喝酒的习惯。她心疼地发现,很多村民罹患高血压、肝损伤等,都与饮酒太多有关。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喝酒导致血管爆裂,抢救无效去世,她每次想起就流泪。

“酒不能那么拼命喝啊!”记者听见管延萍劝告一名61岁的怒族老人。老人每天要喝10斤自家酿的苞谷酒,导致血压较高,经常感到头疼头晕。

“每天喝酒不能超过2两!”这是管延萍对村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整个下午,管延萍的身子就像粘在板凳上,没有起来过,整整6个多小时,没有喝一口水,没有上一次厕所。不知不觉,天已经放黑,寒风袭人。室外没有路灯,村民们自发地围上来打开手电筒,点点灯光刺破黑暗,照亮碧罗雪山深处的夜诊现场。

夜已深沉,陡坡下一位偏瘫老人还没做体检,管延萍和同事决定当晚留宿,第二天直接上门检查。在村民简陋的木屋里,借着昏暗的灯光,管延萍一行人泡自带的方便面当晚餐。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