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废弃物变“暖宝宝”:看农村不烧煤咋取暖

2019-02-10 16:0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济南2月10日电(记者邵琨)新春时节,正是北方冬季取暖的季节,山东省阳信县河流镇沙窝高村农民崔月英却把用了半辈子的土煤炉收起来了。

“用不着啦。”一进门,崔月英就拉着记者说,“用上这炉子,干净暖和又便宜,还省去总加煤、倒炉灰的麻烦。”

在崔月英家的卧室里,墙上有一个白色的一氧化碳报警器,实时监测室内一氧化碳浓度。报警器下方有一台生物质炉子,一根烟囱从炉子里伸出来,通往门厅。炉子上方的显示器显示“小火”“173摄氏度”。

“那是炉膛温度,今天天气好,我把它调成小火,不让它温度太高。它能达到1000摄氏度呢。”他一边说,一边打开炉子上方的进料口。“一次加上几斤燃料,它会自动续料,不像过去一天要加煤好几回。晚上盖一床被就能睡个安稳觉。”

与崔月英所在的沙窝高村不同,阳信县金阳街道办事处李连芳村的村民冬季取暖连自家炉子都不用烧,而是村里集中供暖。在村委会旁边的房子里,有今冬刚投入使用的生物质锅炉,通过管道及附属设施将热水送到村民家里的暖气片里。

在李连芳村村民陈富成家里,暖气片摸上去有些烫手,几个挂衣钩粘在暖气片上方的墙壁上。“家里有6组暖气片,每间屋子都暖和。今晚洗完衣服,明天早上就能穿。咱也像城里人一样集中供暖。”陈富成说。

在阳信,这些炉具里的燃料并不是煤炭,而是用树枝、秸秆、牛粪、锯末等农林畜废弃物制成的“绿色”燃料。

阳信县是中国鸭梨之乡、全国畜牧百强县、中国古典家具文化产业基地。全县10万亩梨树年剪枝5万吨,55万亩耕地年产秸秆80万吨,木器加工企业年产生锯末10万吨,肉牛年存栏27万头,可产生鲜牛粪150万吨,农林畜废弃物资源丰富。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