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拐脚”医生的大山情怀

2019-02-01 20:3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贵阳2月1日电(记者马书平)41岁的廖信荣是贵州遵义播州区三岔镇红星村的普通村医。

在红星村和一些周围村庄,几乎每位村民都有廖信荣的手机号码。当地群众说:“不管什么时候,无论刮风下雨,只要一个电话,他总是随叫随到。由于他腿脚不便,有点残疾,我们称他为‘拐脚’医生。他对大家的责任和担当,我们都记在心里。”

  “我的梦想就是当乡村医生,为乡亲服务好”

红星村坐落在群山之中,交通十分不便,偏远一点儿的村民们就医往往要走上一两个小时的崎岖山路,才能到乡镇找医院。小时候家境贫寒的廖信荣,看到乡亲们看病的困难,就在心里默默种下了一颗种子:长大了当医生,治病救人。

1998年廖信荣从卫校毕业后本可以留在城市工作,但是他义无反顾回到村里,做起了乡村医生,为家乡父老解除病痛。“我的梦想就是当乡村医生,为乡亲服务好。”廖信荣说。

乡村医疗卫生条件艰苦,缺少专科仪器,为了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应对疑难杂症,廖信荣四处拜师学艺,不断提高自己医疗水平。他还将前来就诊的患者的病情都记录在案,目前,已经积累了几千个病历档案。红星村的村民说,他的用心,让全村人的健康有了保证,看病方便多了。

  “我24小时待命,就是要让每一个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作为乡村医生,翻山越岭、顶风冒雪、披星戴月出诊是家常便饭。虽然廖信荣走路不太方便,但只要村民们有病痛,或打电话或带口信,他都会及时赶去给病人诊治。

1月7日,廖信荣早上5:30起床,先到村卫生室查看病历,带上需要的药品,骑20分钟“小电驴”赶到高丰组的钟承明家为其妻子治病。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卫生站,整理病历。上午10点多,又去为另一位村民看病。中午简单吃点东西后,再赶到第三户村民家,为其提供健康咨询。晚上8点开始给乡亲们进行健康知识培训……直到11点多才能休息。而这只是廖信荣的平常一天。

行医20来年,每月廖信荣都要出诊几十人次,共接诊病人4万余人次,出诊5000余人次。有时半夜也会起床为村民看病,所以廖信荣养成了冬季和衣而睡的习惯。廖信荣跑遍了红星村的每一条小道,深知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我24小时待命,就是要让每一个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廖信荣说。

2016年,村里开始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廖信荣又成了一名“家庭医生”,为全村5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和170名6岁以下儿童及15名重度残疾人建立档案,定期体检和上门随访。

  “能为乡亲省一点钱,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从行医第一天起,廖信荣从未收过一笔出诊费,免去的医药费加起来少说也有20多万元。“能为乡亲省一点钱,就是我最大的满足。”廖信荣说。

在廖信荣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家里欠着外债,孩子还在上学。“那时一个月收入才几十块钱,但孩子上学房租就要一千多。”即便如此,廖信荣也没想过讨回那些出诊费,“一是时间长了,二是我是最知道病人难处的,特别是在农村,大家都不容易。”如今,村卫生室也是他父母出资修建的,一楼作为卫生室,父母、哥哥以及他们一家人全部挤在二楼。

“我们全家都支持我当村医,这么多年来家里一直靠父母补贴和照顾孩子。但是最支持我的还是妻子张家莲。我们是学医的同学,毕业后她随我回到村里和我一起开办了这间村卫生室。”廖信荣说。

“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好好地干,能够为村民们带来健康,我感到很快乐。”廖信荣说,他会继续留在村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村民的健康服务。(参与采写:吴杰)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