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从“相加”到“相融” 北京昌平持续推进媒体“融合力”观察(3)

2019-01-30 09:3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吃穿住用行”全覆盖,以“服务”为抓手,提升用户黏性。“‘农业嘉年华’‘昌平美食节’‘爱老敬老评比’……这些有趣有益活动进一步增加用户黏性。”昌平新媒体中心总编辑魏妍娜介绍,北京昌平App服务板块先后开通“要结婚”“生小孩”等17项综合功能,实现了从“生老病走”到“吃穿住用行”全覆盖。线上推出的各类活动不仅丰富多彩、方便快捷,还配合推出很多优惠的线下活动,丰富了百姓生活,真正实现“一端在手、生活无忧”。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昌平App下载量已达31万人次,占昌平全部人口的15%。融媒体中心推出的“农业嘉年华”等区域重大活动话题互动量超过2000万,已成为当地最活跃的网上社群。

  报道人员缩减35% 发稿量提升33% 融媒改革让区县媒体重焕生机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谢新洲认为,随着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各地改革加速进行。北京昌平区先行先试,在聚焦百姓民生、激发媒体活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方面已发挥出积极作用。

顶层设计整合优势资源,叠加效应提升媒体效能。昌平区传媒中心总编辑部总编辑王颖介绍,数据显示,人员缩减35%的情况下,新闻采集量却提高三分之一。以2018年报道区两会工作为例,往年不同媒体总计要派72名记者参与报道,整合后47人即可。既写稿、又拍视频还能制作H5等融媒体产品的记者越来越多。

聚焦党政机关重点项目工程,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据介绍,2018年,北京市大力推进回龙观、天通苑超大型社区治理,短短4个月时间,昌平融媒体中心播发文字、图片、视频647条,点击量超120万人次,涉及政策措施、惠民活动、社区服务、道路设计方案征集等多个领域,迅速提升了群众关注度和工作推进力度。

传统媒体新媒体全覆盖,两个效益双丰收,新闻队伍精神气又回来了。“在保留传统媒体基础上进行的融媒体改革,既覆盖新媒体人群,同时也考虑到读者年龄、阅读习惯、地域分布等不同需求,可谓各得其所。”据刘晓梅介绍,自2017年2月底启动改革以来至当年年底,中心收入3014万元,2018年实现收入4062万元,“昌平圈”等聚焦群众生活的官方微信公号,更出现商家排队抢广告的情形。“改革初期,我们对改革方向确实存在疑惑、担忧,但事实胜于雄辩。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又找回了读者,看到手机页面不断上涨的浏览量,大家的精神气又回来了。”传媒中心记者李阳说。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