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守着实验室过春节

2019-01-27 14:30:00    光明网-《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新春走基层·我与祖国同奋斗】

光明日报记者 刘茜 陈建强

天津大学北洋科技楼里光线不好,生物微纳机电器件团队的实验室也不宽敞。临近春节,段学欣依然在这里忙碌着。

今年40岁的段学欣5年前从海外回到天津大学,加入胡小唐教授和庞慰教授领导的微机电系统团队。这5年,他们围绕“声镊”技术展开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

“声镊”是一种“以声波能量为镊子”的操作系统。之前,声波器件大都运用在半导体和可消费电子领域,段学欣的研究方向是把声波器件运用在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利用声波能量对细胞或微小生物颗粒进行操控。段学欣团队将高频超声波器件与微流控芯片结合,掌握了全新的粒子操纵技术——“声流体镊子”。与传统声镊相比,“声流体镊子”体积更小,操控更为精细精准,打破了传统声镊不能精准控制微纳米尺度生物体的瓶颈,不仅可以精准地操控细胞移动,甚至能够分选移动、精确控制、裂解细胞,为生物医学研究、疾病早期诊断等领域提供了更有效、更精确、生物兼容性更好的工具。

他们还借助这一新成果,与微流控系统结合,开发出多种性能优异的生物化学执行器和传感器。

科研成果让段学欣非常欣慰,他说,回国这段时间深深感受到,只要肯用心肯努力做科研,就一定会出成果。现在科研经费比较充足,各项机制也顺畅,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

除了科研,段学欣的成就感还来源于他的学生们。“我非常喜欢教学,学生们非常努力。”段学欣指着实验室里一名学生说,“已经寒假了,他是四川人,到现在还在实验室里工作。”

谈到期待,段学欣提到学校科研的产业化问题,只有实现了产业化,基础科研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提供助力。也期待着国家能推出更多有利于科研工作者的政策,希望科研的环境再宽松一些,也希望全社会能对基础科研转化为产业更加有耐心和信心。

“回国5年,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独立的科研方向,希望未来的5到10年,我们团队能将科研成果产业化。我也希望培养更多的学生,帮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这个春节,段学欣会依然留在实验室,他想要离实验室近一些,方便随时做实验。

(光明日报天津1月26日电)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27日 01版)

原标题:守着实验室过春节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