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月26日电 题:脑瘫拳击手向命运“出拳”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宋瑞 张宇琪
从毫无自理能力的脑瘫患者,到成为职业拳击运动员。三十三年间,汪强不断向命运“出拳”,坚定而执着。
向命运“出拳”
一月的天津寒意正浓。家住天津市北辰区的汪强,身穿印有“China Boxer(中国拳击手)”的红色运动服,笑盈盈地打开房门。
屋内简单朴素,却十分温馨。暖暖的阳光透过窗台射入屋内,将阳台摆着的三座奖杯和几张奖状的影子拉长。
谈到这些奖杯和奖状,汪强兴奋不已,说话有些用力,大口喘着气,磕磕巴巴地讲述着职业拳击路途的坎坷和曲折。
2008年,汪强不愿荒废儿时练就的一身拳击本领,走上了职业拳击之路。
起初,了解到他是脑瘫患者,主办方不愿接受他,对手很少对他正眼相看……汪强默默地将这些“小瞧”转化为奋斗的动力。
作为脑瘫患者,练习拳击谈何容易。汪强的手脚灵活度远不如普通人,简单不过的出拳动作、小的要领,父亲汪宝柱已经数不清多少次训练汪强。
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训练模式下,汪强打烂了十余副手套,就连厚实的沙袋都击打出了裂纹。
2014年9月,汪强参加了人生中首场职业比赛——上海第四届中外拳击对抗赛。“终于能打一场真正的拳击比赛了。”对于这位脑瘫拳击手来说,一切似乎有些不太真实。
“看不到台下的观众,也听不到周围的呐喊声,眼中只有对手。我要拼一下!”身在聚光灯下的汪强心跳如雷。但初次登上职业拳击擂台的他因体力不支,最终惜败对手。
不服输的他继续坚持训练,三个月后,在河北保定举行的“鼎裕辉杯”全国拳击俱乐部拳击争霸赛中一举夺冠。
汪强从手机里翻出当时拍摄的照片。耀眼的聚光灯将争霸赛擂台照得明亮,汗涔涔的汪强捧着金色“冠军”奖杯,灿烂地笑着。“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获得职业拳击比赛的冠军,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现在,我一秒钟能打出6拳,一拳能重达150公斤。”说到这里,汪强握紧拳头,拳峰凸显。一拳击出,攻击凌厉、霸气十足。
用爱编织奇迹
将时钟拨回到1986年,天津市儿童医院的一纸诊断犹如晴天霹雳,将一家人推向深渊。
脑瘫,诊断书上的字,冰冷而决绝。“我和他爸爸都懵了。”母亲刘惠琴回忆说,汪强是7个月的早产儿,生下来才3斤半,出生就有脑出血、黄疸、肺炎,抢救35天后才活下来。
汪强的父母发现孩子1岁多还不会坐,6岁了还不能张口说话,生活完全无法自理。
夫妻俩开始四处求医,足迹踏遍了天津的大小医院,汪宝柱还购买了各种治疗脑瘫的医学书籍。
《中国按摩术》《图解脚底按摩疗法》《小儿脑瘫》……各种各样治疗脑瘫的医学书籍在家中随处可见。书籍经过无数次地翻阅,边角微微卷起,里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父亲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在父亲每天4至5小时的高强度按摩下,汪强的身体情况渐渐有了起色。“有一天下班回家后,我就看到汪强特别艰难地、使劲儿说‘M…M…妈’。”刘惠琴眼眶微微泛红,7岁的汪强终于说出人生的第一个字。
“当时太高兴了,我要让孩子上正常学校。”接下来的两年内,汪强父母继续训练汪强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培养跳棋、象棋等兴趣爱好。刘惠琴不顾邻居们异样的眼光,将9岁的汪强送入天津市河东区一所普通小学读一年级。
然而,比同学高出一头的汪强却始终难以融入普通孩子的群体。“那时,高年级学生总是欺负我,但我要活得有尊严。”“尊严”二字,汪强说得艰难却又郑重。
曾当过武警拳击教练的父亲决定教12岁的汪强打拳,并自制简易沙袋,帮助汪强训练简单拳击动作。“最开始我必须抓着他的手臂、提着他的腿去完成每个动作。别人一遍,他得十遍百遍。”汪宝柱说。
学习拳击后,调皮的孩子再没欺负过汪强。“遇到想欺负我的同学,我就亮出拳头。”汪强说,班级同学还给他起了一个响亮名号,叫“小拳王泰森”。
热爱的拳击事业
24岁那年,汪强以每月500元的租金租下了小区楼下的仓库,办起了拳击俱乐部。
五颜六色的拳击手套、头盔散落在地上,沙袋、杠铃等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墙上还挂着脑瘫拳击手汪强与两位拳击高手泰森和邹市明的合影……汪强精心地向记者展示着他的拳击园地。
“双手抬高和肩部平齐,不能超过鼻子,双手拉开,一只手防护下巴,低头,眼睛向上看注视对方,身子拱起来压腿……”汪强招收了9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并担任陪练,为同样想追逐拳击梦想的年轻人提供训练。
“汪强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脸上‘挂彩’更是常事。鼻梁被打断过,眼睛也被打出过血。”刘惠琴谈起汪强当陪练的过程很是心疼。
21岁的刘海鹏是汪强的学生,他在电视上看到有关汪强的报道后,开始接触拳击运动。“汪强是我拳击的启蒙老师。他那种不放弃、敢拼搏的精神触动了我,唤起了我对拳击的热情。”刘海鹏憧憬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参加一场职业拳击赛。
“我希望将我的拳击俱乐部办得蒸蒸日上,招收更多学生,一辈子从事我所热爱的拳击事业。”汪强对未来充满希望。
央广网福州1月27日消息(记者张子亚)今日福州火车站预计发送旅客11万人、其中动车发送旅客9.6万人。旅客出行的方向集中在西南方向的重庆、达州、贵阳、成都及武汉、长沙、郑州等地
新华社杭州1月27日电(记者王俊禄)英雄已逝,精神永存。每遇清明节等重要节日,浙江平阳各地学校师生都会走进位于水头镇水头一小的“心平园”,去瞻仰牺牲时年仅23岁的抗日女战士——林心平
中和镇护国村,是重庆市开州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有点特别的是,护国村和附近村的农产品能卖到广东、浙江、安徽等地,十里八乡不少贫困户从中受益。 变化,始于一年前,始于一大批“三农”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