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题:从地方两会看2019各地民生如何“做加法”
新华社记者乌梦达、周畅、朱国亮、孙少雄
脱贫攻坚如何冲刺?社会保障网如何“织密”?教育、医疗、住房三大民生关切有何新动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伴随各地两会陆续召开,不少和百姓密切相关的新做法、新举措密集推出,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梳理。
脱贫攻坚如何冲刺?
江苏67.5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增收脱贫;安徽预计72.6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如期实现;新疆53.7万人脱贫……多地政府报告中晒出的去年脱贫攻坚“成绩单”,为实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国务院扶贫办此前介绍,今年要确保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左右。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冲刺阶段。如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社会关注。
多地都明确脱贫攻坚要更精准发力、聚焦短板。“2019年,安徽提出‘把大别山等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作为首重’‘加快包括脱贫攻坚在内的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这是精准聚焦关键重点区域。” 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天培说。
江苏则提出,聚焦低收入人口、经济薄弱村和重点片区,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措施,完成60万左右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
对于一些发达地区,做好扶贫协作也是工作重点。北京市市长陈吉宁表示,不仅要再助力一批受援贫困县脱贫摘帽,还要加强受援地区干部人才培训,培养农民合作组织和致富带头人,建立防止返贫机制。
社会保障网如何“织密”?
2018年,各地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可观:江苏省两项增幅均达8%以上;安徽省农村缩小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城镇方面则高于全国增幅;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今年,不少地方明确提出,社会保障要不断织密。“今年,不少地方降低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预期,提出政府过紧日子,但民生保障要更完善。”中央党校教授汪玉凯表示。
各地都因地制宜出了不少政策实招,如安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50%;江苏将为600万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一次基本健康体检服务;北京市大幅调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预期,但社会保障、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均将同比增长。
今年,稳就业也成为地方着力的重点工作。新疆提出,积极稳妥做好去产能职工就业安置。确保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70万人次。“我们将不断创新手段,落实好就业惠民工程,让老百姓的就业之路越走越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社厅厅长热合满江·达吾提说,新疆对就业困难人员继续常态化实施“一对一”帮扶,城镇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王明山介绍,自今年1月1日起,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
教育、医疗、住房三大民生关切有何新动作?
教育、医疗、住房,是当前群众最为关切的三大民生话题。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今年各地的目标更明确,举措更实在。
增加教育资源供给,落实教师待遇保障……多地就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初升高”难等问题提出了具体举措。
北京今年年底前全市将新增3万个幼儿园学位,还将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江苏今年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0所、义务教育学校350所、普通高中30所。不少地方把完善落实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提高补助标准,好药纳入医保……在医疗领域,各地提出的举措也是实实在在。
安徽提出,完善医药集中采购机制,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江苏提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比上年提高10元,实现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全覆盖。北京提出“先诊疗后付费”今年覆盖“社区医院”。北京市卫健委主任雷海潮介绍,对于群众反映较多的“号贩子”“网络依托”等问题,要进行重点治理。
进一步进行棚户区改造,加大住房保障供给……地方政府在落实“房住不炒”的前提下,今年更加强调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安徽预计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1.45万套,基本建成10.19万套。江苏提出新开工城镇棚户区改造22万套,基本建成11万套。北京今年将完成1200公顷住宅供地,同时还将多渠道建设筹集租赁住房5万套(间)、政策性产权住房6万套,完成棚户区改造1.15万套。
“各地描绘的民生路线图聚焦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执政为民、不忘初心的体现。”汪玉凯表示,更重要的是把这些承诺转化成实际行动,把民生保障网进一步夯实。
民声汇聚城市最高议事平台,折射出共治理念扎根北京的生动实践。对于北京这座超大型城市而言,共治不仅是一种以人民为本、为人民服务的治理姿态,更是一种高效科学的治理选择
1月15日晚,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四场“履职新时代”集体采访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进行,市人大代表周茂非、市政协委员郭磊、市政协委员杜镇杰以“首都文化建设”为主题展开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