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乡村“生态红利”
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口,刻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的纪念石旁,旅游大巴排成排,八方来客川流不息。
“实在不好意思,今天的房间都订满了。”67岁的民宿主人胡领珠笑盈盈地拿出葡萄和冬枣招待,“远方来的都是客,来家里坐一下,吃点水果。”
年轻时的胡领珠在村里服装厂翻鸭毛鹅毛,如今是一名民宿创业者。2013年,在女儿的支持下,胡领珠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还给每个房间取了别致的名字:青山雅轩、绿水山房、白云小筑、红叶民居。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本质上改变了浙江农村生态环境面貌,在这个前提和基础上,农村发展道路越走越宽,经济业态百花齐放,“生态红利”不断释放。
2015年10月,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封停了16年的古龙窑重新燃起火苗。窑主金朝军说,如今家乡景美人和、游客如织,他家六兄妹决定从上海、云南等地返乡,复烧“金品古龙窑”,传承祖辈青瓷技艺,还在龙窑边开起民宿。
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海拔600米以上纯净无污染耕地、森林资源,正在孕育品牌为“景宁600”的富民生态产业,全县生态产品、休闲旅游等产业搞得风生水起。
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白鹤村村民徐海惠,2015年开起全村第一家咸菜馆,野生蕨菜、笋干、四季豆等腌制的咸菜,当年就带来5万多元收入。在她带领下,白鹤村目前有80多种咸菜包装成精致礼品,线下游客青睐、线上畅销全国。
探索发展“绿色路径”
“40年来,我们创造了生态优势,又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实现了从穷困到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的跨越式发展。”滕头村党委书记傅平均说。
央广网海口12月28日消息(记者朱永 通讯员孙秀英)2018年12月27日,生态环境部与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全面加强海南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合作协议》
冬天的塞外高原,寒气逼人。临近山西右玉县城,却有另一番景象:蓝天白云下,县城南端的南山森林公园内,数十万亩松柏林铺开,绿色一望无际。站在园内制高点“丰碑”雕塑前放眼望去,县城和周边的村庄掩映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