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月6日电(记者李继伟)“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这是经典影片《地道战》的插曲,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军民团结,创造性地运用地道战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景况。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武器装备差、生活条件艰苦、斗争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军民团结一心,采取以游击战术为主的灵活主动战法,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因地制宜发明了“地道战”等多种斗争方式。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
1941年冬初,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俗称蛤蟆蹲),很快遭到日伪军的破坏。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
后来在战斗中,冀中平原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地道内设有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
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镇西南约10公里的山底村,保存着我国目前最完整、最长的抗日战争时期地道遗址——冀南山底抗日地道战遗址。20世纪50年代拍摄电影《地道战》时,采编组和摄制组曾多次在山底村实地考察、采访,许多故事情节取材于此。
抗日战争时期,山底村人民依托地道,自制了杀伤敌人的各种石雷和作战武器,并在村外垒设围墙、炮楼,在村中构筑高防工事、碉堡、墙壁射击孔等设施,成功粉碎了日寇的数十次袭击和围剿,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涌现出了抗战时期的杀敌英雄刘玉珍等一大批先进人物。1938年到1945年间,该村先后被太行地区行署、太行军区授予“抗日模范村”“支前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新华社石家庄1月6日电(记者李继伟)“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这是经典影片《地道战》的插曲,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军民团结,创造性地运用地道战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景况。
美国技术类企业家埃隆·马斯克1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向公众揭晓他的又一项交通革新产品,名为“地下交通隧道”,邀请媒体记者和社会名流充当第一批体验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