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 特稿:走,和国际伙伴一起探月去
新华社记者
就在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3日登陆月球背面的前一天,荷兰奈梅亨大学无线电实验室主管马克·克莱因·沃尔特激动得难以入眠。用他的话说:“这将是个历史性时刻,是首次登陆月球背面,而且我们参与其中。”
为增进国际交流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不仅携带了中国的实验项目,还搭载了荷兰、德国、瑞典和沙特阿拉伯四国的科学载荷。
来自荷兰的科学载荷是一台低频射电频谱仪,安装在承担嫦娥四号中继通信任务的“鹊桥”中继卫星上。待嫦娥四号着陆后,该设备将与探测器上的中国无线电设备一同开展观测。
“我们成为参加探月任务的第一支荷兰团队,”沃尔特说,“有幸参加这一历史性事件,我很骄傲。”
沃尔特告诉新华社记者,这是他第一次与中国科学家合作,“双方都学到了很多”。“这次合作让我对中国社会和工作方式有了更多了解,我真的很享受这一过程。期待下次还有机会与中国团队合作。”
嫦娥四号探测器上还搭载了德国基尔大学研制的一台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该仪器总重约3千克,可对月球表面中子和其他粒子的辐射环境进行综合测量。
嫦娥四号德国科学载荷项目组负责人、基尔大学教授罗伯特·维默尔-施魏因格鲁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他同中国航天领域的接触与合作已经超过20年,中国航天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
“中国正与许多国际伙伴进行合作,而且合作越来越多,”维默尔-施魏因格鲁伯说,“我不认同那种因为担心技术外流而拒绝合作的做法。在我看来,技术只会因为拒绝分享而消亡。”
维默尔-施魏因格鲁伯说,此次中德合作得到了两国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希望今后能与中国开展更多合作,“我对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航天合作充满乐观”。
欧洲航天局国际关系部门负责人卡尔·伯奎斯特说,本次嫦娥四号任务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降落在月球背面,“让我们更加了解月球”。人类探索外太空离不开国际合作,欧航局期待并重视与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合作。
此次嫦娥四号任务获得了国际广泛关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谈及嫦娥四号任务时表示,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8年中国的轨道发射次数首次超过了美国。
英国萨里大学工程与物理科学院副院长高扬认为,无论是从工程学还是科学角度来看,嫦娥四号任务对于实地探索月球未知区域都有着重大意义。英国《卫报》刊文称,这是人类太空探索的一个里程碑。
《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说,进入21世纪后,成功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只有中国,此次通过挑战月球背面着陆,中国有望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俄罗斯国立“斯滕伯格”天文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弗拉基米尔·苏尔金说,嫦娥四号即将开始精彩的月面考察,“海外研究者非常希望了解嫦娥四号传回的探测数据,中方从月球背面获取的任何实地探测数据都是非常重要的成就”。
目前,中国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向世界展示的开放姿态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伙伴。俄罗斯科学院航天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纳坦·艾斯蒙德告诉新华社记者:“俄中双方均希望开展探月合作并正在就此进行磋商。”(参与记者:刘芳、张毅荣、李萌、陈晨、谭晶晶、张家伟、华义、栾海、葛晨、郭洋)
原标题:中国伙伴提的这个要求,普京拍板了—— 俄媒称,经“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扩大对华天然气供应的前景变得愈发明确——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宣布答应中国方面提出的这一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