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题:县域创新怎样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来自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县的经验启示
新华社记者胡喆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县域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但总体仍然比较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象突出。科技部2018年12月启动首批52个创新型县(市)建设,建设周期为3年。怎样破解县域创新“最后一公里”难题?记者探访了全国多个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县,从他们的实践经验中,可以获得诸多启示。
“小县城、大科技”:科技强则县域强
县域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元,贡献了我国超过50%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60%的总人口、超过90%的国土面积,处于对上“通天线”、对下“接地气”的重要位置,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之一。
在浙江省新昌县,当地“铁了心抓创新”,经过10年努力实现了从浙江省次贫县到全国百强县、从浙江省重点污染县到国家级生态县的跨越。
以“创新强县”为引领,新昌打破影响发展的坛坛罐罐,“小县大科技”特色更加鲜明,2017年科技财政投入占比达11.04%,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连续4年保持在4%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8.2件……
“作为山区小县、资源小县的新昌,要实现转型发展,唯有依靠科技创新。”新昌县县长黄旭荣说。
“科技镇长团”从江苏省常熟市试点,经过10年探索,已成为全国县域创新的一面旗帜。当地引进北京大学苏南研究院、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所等大院大所平台30家,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科创载体超百万平方米,实现经济板块省级以上科创载体全覆盖。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胡璐、董峻)农业农村部29日启动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目标是使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科技支撑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