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半辈子“懒汉”忙养牛

2018-12-28 16:0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28日电 题:半辈子“懒汉”忙养牛

新华社记者张云龙、刘磊

夜幕降临,51岁的郑金山放牛归来。懒散了半辈子的他,去年变得勤快起来,成了当地人嘴里一直念叨的“新闻”。

“半岁大的牛犊每头出价8000元,我没舍得卖。”郑金山指着今年出生的2头牛犊说。看着小牛毛顺体壮,似乎又长大了一些,他心里的高兴熨帖得全身都舒服。这是他从来没有过的感觉:养牛一年多来,每天早出晚归,很辛苦,也很踏实。

郑金山家住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白音塔拉农场五分场,50岁前是出了名的懒汉。

“家里十几亩地撂荒,庭院里的杂草都能绊脚。”五分场场长刘布仁是郑金山的邻居,十分了解他家的情况。听了这话,郑金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低头说:“那时就觉得生活没有希望,干脆躺倒不干了。”

郑金山患有冠心病,一直不怎么好好干活,家里光景不行,好不容易结婚,妻子精神有问题,生个孩子又是先天性心脏病。日子越过越紧,郑金山干脆破罐子破摔,家中的柴米油盐都是靠弟弟郑银山接济。2015年,妻子实在忍受不了,就带着孩子回娘家去了。

郑金山的弟弟家里养着40多头牛,是村里的富裕户,对郑金山尽心尽力,但是这个哥哥怎么帮也帮不起来。到后来,郑银山也放弃了,应了那句老话“救急不救穷”。

改变郑金山命运的是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2016年年底,五分场开始识别贫困户,郑金山因为家人有疾病,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白音塔拉农场场长徐志民是他的包联干部,得知郑金山贫困原因后,决定首先扶起他的志气,扶贫绝不能养懒汉。

“我们一开始入户调查,想了解他自己的发展意愿,但是他一直不说话。”徐志民说,没有办法了,只能用行动来带动他。2017年开春种地,徐志民带着扶贫工作人员给郑金山送种子,督促他种地,还给他送果树苗,让他在房前屋后种上。了解到孩子治病有困难,徐志民借钱并联系医院治病;徐志民和扶贫工作人员家中用旧了的家电,也给郑金山送过来用。有时间,徐志民就和郑金山聊天谈心,教育他穷不要紧,现在有政策,只要自己勤快点就能富。

“小半年下来,一些农活他们都帮着我干,自己再不干活就真说不过去了。”郑金山被感动了,慢慢行动起来,越变越勤快了。他种了5亩果树,间种红薯、红干椒,养了十几只鸡,还把房屋庭院收拾得干干净净。2017年8月份,郑金山主动申请要养牛,通过扶贫资金买了两头母牛。

如今,妻子和孩子回到了他身边,地里今年光红薯就卖了好几千块钱;收的白菜萝卜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家中;母鸡下的鸡蛋装了满满一篮筐,一家人都吃不过来。

郑金山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认干肯干,能改变一切。

晚上临睡前,郑金山又来到牛圈旁,为6头牛准备早晨的草料。“过不了几年我也能成养牛大户了。”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