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企业审批“时间压缩一半” 政策落实咋样?(3)

2018-12-27 20:01:08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此外,各部门流程“打架”也导致中央政策效果打折扣。据了解,项目建设审批涉及规划、消防、园林、供电等10多个部门,由于各个审批环节不协同,部门程序打架,往往造成“审批长跑”。

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反映,有的地区审批程序安排不合理。比如,企业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才能对消防图纸申请进行审查。然而,如果不能通过消防审查,则要在达到消防要求后再重新申请规划许可。

武汉市相关部门抽取101个在2016年到2017年间签订土地出让合同项目分析,截至今年7月底,已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项目只有30个,不足1/3。一家地产企业从5月开始向消防、园林等部门发出工作联系函,其中园林协审意见到12月份才回复,耗时200多天。

  探索建立目录清单制,疏通“堵点”消除“痛点”

湖南行政学院教授唐琦玉说,针对当前一些地方自行设立的各类前置审批事项,应进行评估、清理和督查,建立审批目录清单制,避免地方“土政策”导致行政审批“缩时限、减环节”效应打折扣。

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中经常遇到各种被拒绝的情况,有的就是工作人员口头回复“不能办”,却不解释为什么不能办,怎么样才能办。建议对不予审批的情形给予书面回复,为办事企业后续复议、投诉提供支撑,也倒逼审批“通过成常态,不通过成例外”。

还有一些专家建议,破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梗阻”难题,需要结合项目建设自身特点,对审批流程科学调整,更多探索备案制替代审批制、联合审查和联合验收以及容缺审批等方式,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

据了解,一些职能部门、地方目前正采取系列措施,疏通审批“堵点”,消除办事“痛点”。国家发改委在6月份启动“投资项目审批难点问题征集行动”,目前首批征集到的审批难点问题线索已向各地转办。

武汉市武昌区在行政审批中探索启用人脸App线上实名认证,替代过去必须本人现场核验环节。武昌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徐莉说,今年以来,全区已有1.6万多家企业通过人脸识别办理业务,既能缩减办理时间,也能有效杜绝身份证冒用等问题。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